黛西札記/蘭陵入陣 舊曲今唱\李 夢

  圖:香港舞蹈團《蘭陵·入陣》宣傳照。  香港舞蹈團供圖
  圖:香港舞蹈團《蘭陵·入陣》宣傳照。 香港舞蹈團供圖

  在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楊雲濤的推動下,舞團的武術與舞蹈互動項目已推展數年,從《凝》到《山水》再到即將於四月中旬在葵青劇院上演的《蘭陵·入陣》,編舞及舞者不斷探索中國舞蹈與武術如何在當下的藝術語境中融合及共生。

  據楊雲濤介紹,他大約十年前就開始對蘭陵王、蘭陵入陣的故事感興趣,並思考如何將其呈現在當下的舞蹈劇場中。蘭陵王的故事不乏傳奇,他名叫高長恭(五四一至五七三),是北齊神武帝高歡之孫,在史書記載中,高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既樣貌出眾,又驍勇善戰。相傳蘭陵王因為容貌柔美,擔心美貌不足以威懾敵軍,故而每每上陣時,都會戴上猙獰的面具,令敵軍望而生畏。

  史書中所載,北周出兵十萬攻打北齊,於邙山大敗北齊軍。蘭陵王率五百騎士趕來救援,不過城上齊軍將士認不出他,懷疑是敵人計謀,不敢開城門接應。蘭陵王於是摘下面具,以真面目示人,城上軍心大振,打敗北周。為慶祝勝利,北齊將士創作《蘭陵王入陣曲》,模仿蘭陵王戴面具英勇作戰,此曲流傳千載,綿延至今。

  《蘭陵王入陣曲》是中國史書記載最早的戲劇,曾在中國失傳多年,卻因在唐代廣為流傳、入日本而在當地得以保存。曲中,蘭陵王手持短棒、頭戴怪獸面具,在中國古典樂器如齊鼓、羯鼓和笙的伴奏下,緩步舞動。整部作品緩慢、沉幽,曲調悲壯,既展現戰場激烈場景,亦有懷古之幽思。《蘭陵王入陣曲》有不少當代改編,頗為出格的一次是台灣樂團五月天為電視劇《蘭陵王》創作的主題曲。

  此曲亦出現在香港舞蹈團今次以蘭陵王為主角的原創舞作中,與其他的改編相似,是次古曲今唱,不免加入今人對於歷史及當下的思考:「生存即戰場,唯視生命的狀態如入陣的當下,專注坦然,無畏且無悔。」在楊雲濤等編創團隊眼中,「入陣」是進入戰爭的狀態,最是激烈、緊張,且讓人振奮。當武者入陣時,他們的身體和情緒會提升到某種忘我的專注情景之中,而當舞者在台上演出時,同樣的,亦能夠體驗這種極致狀態下的緊張和專注。由此延宕開來,舞蹈與武術便在那「入陣」的、忘我的狀態中得以交流和互動,若再擴闊些,觀者亦能在此極致狀態下,擁有某種真實且凝練的生命體驗。這體驗,若帶出劇場,在日常生活中細味與思索,更有餘音繞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