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見/鼓浪嶼的鋼琴聲\魯 力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每當我聽到《黃河》這首鋼琴協奏曲,眼前似乎浮現壺口瀑布的壯觀與磅礴,看到千軍萬馬咆哮而過,一瀉千里的黃河水。那種震撼,一直在心頭縈繞。殷承宗那一下下敲擊心靈的鋼琴聲,高亢音符奔騰而出,那就是黃河。

  幾天前,我再次登上鼓浪嶼。這是一個美麗而富有詩意的島嶼,島上風光旖旎,氣候涼爽宜人,鳥語花香。當我走進位於菽莊花園「聽濤軒」的鋼琴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片茂盛的榕樹。榕樹林生機勃勃,圍繞着一池清水,環抱着鋼琴博物館。悠揚的琴聲從館中傳來,餘音繚繞,與榕樹一起共鳴。

  走在鼓浪嶼那綠樹濃陰的小道上,不時就會聽到幽雅的琴聲,時而柔和緩慢,時而明快激昂,音韻在樹叢上空迴盪。一九四一年,殷承宗出生於鼓浪嶼。十二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鋼琴專業學習,十八歲獲維也納第七屆世界青年和平友誼節鋼琴比賽金質獎。後到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學習。一九六二年,在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亞軍。一九六九年,他參與創作鋼琴協奏曲《黃河》,並在次年首演這首鋼琴協奏曲。從此,這首帶有民族精神的《黃河》鋼琴協奏曲就傳遍全國。

  說起殷承宗,我想起一件趣事。記得在一九七四年左右,當時中央樂團訪問福州,在五一路公演。因我母親工作地方就在演出的那幢樓,得以進入觀看。當我見到當年只能在電視中見到的殷承宗等中央樂團一眾明星從我眼前走過時,內心一陣激動,脫口而出:「終於見到了活的殷承宗」,大家都笑了起來,殷承宗還走過來摸了摸我的頭,我激動地眼淚都掉了下來。

  在鋼琴博物館,我見到一台產於一八八八年的施坦威鋼琴。這是曾擔任過波蘭獨立後首任總理的著名鋼琴演奏家帕德雷夫斯基的演奏琴。他畢業於華沙音樂學院,師從著名鋼琴大師斯特羅布爾、雅諾塔與施洛澤。出名之後,帕德雷夫斯基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總共演奏一百一十七場音樂會。他不僅是優秀的鋼琴家,更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在一九一五年放棄心愛的音樂,轉而全心投身波蘭的獨立運動,貢獻良多。

  在我參觀時,館內職員正在彈奏那台一九二八年美國製造、價格不菲的全自動「海那斯」名琴,用的是一卷卷打孔的古琴譜,演奏貝多芬《悲愴奏鳴曲》。作為貝多芬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悲壯的慢板揭開全曲序幕,從憂傷的C小調開始,在沉重的琴聲中逐步展開。最後樂章,一開始是如雨珠傾瀉而下的連奏,洋溢着不可抑制的青春活力。彷彿撥雲見日、雨過天晴,表達出貝多芬「只要勇敢堅強,人終能戰勝命運」的信念。

  鼓浪嶼這個小島曾經孕育一批有歷史地位和世界聲譽的音樂家。二○○二年,鼓浪嶼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命名為「音樂之島」。去年,廈門殷承宗鋼琴藝術節音樂會,八十二歲的殷承宗,攜手三十八歲大提琴演奏家卓賢、十八歲的小提琴家蘇千尋同台演出。《黃河》的鏗鏘音調,再次響徹在鼓浪嶼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