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論事/垃圾收費未成熟 擱置爭議謀發展\姚志勝
第十屆中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日前發表《擱置垃圾收費爭議 確保聚焦經濟發展》一文,提到垃圾收費「先行先試」的亂象反映香港社會還沒有準備好,現階段不適宜推行垃圾收費,並建議特區政府在試行期結束後重新考慮是否將其押後或完全停止。文章一石激起千重浪,受到社會各界和輿論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多份報章都以顯著篇幅報道,多個政黨政團亦相繼發表意見,反映垃圾收費確實在社會上存在較大爭議。
垃圾收費通過「寓禁於徵」方式推動廢物分類及回收,大方向值得支持,但作為一項「移風易俗」的政策,目前社會顯然不具備全面推行的條件,當中原因有三:
一是香港社會準備不足,各項配套並沒有跟上,貿然全面推行將造成較大混亂,隨時引發社會不滿。
二是時機不對。當前香港經濟並不理想,飲食業更面對內外壓力,垃圾收費將大幅增加業界經營壓力,隨時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草」。
三是當前香港正進入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壓倒一切的任務,不應因為垃圾收費爭議耗費社會精力,干擾特區政府聚精會神謀發展。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特區政府「敢於擔當、善作善成」,積極「化解民生憂難」,施政成效顯著,擱置垃圾收費不但不會影響政府的聲譽,更可彰顯政府施政的靈活和實事求是,相信能夠得到社會各界支持。
整體配套體系仍未跟上
垃圾收費政策自4月1日開始在全港14個地點「先行先試」,但在實踐中卻出現不少問題。《大公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幾個主要試點地區,由於位置不方便、指引欠清晰、缺乏足夠誘因等,導致相關設施使用率極低。不少市民表示,要走10分鐘才能倒廚餘,很不方便;一些飲食業者也訴苦道,由於長期缺乏人手,「根本做不到要求」,希望政府提供支援並暫緩推行。《大公報》最近關於垃圾收費的報道和社評,都反映現階段推行垃圾收費的條件不成熟。環境及生態局亦承認在試行中出現困難,包括人手不足、回收設施距離遠、指定袋費用過高、增加經營成本及建議改善指定袋設計等,當局指會認真考慮「先行先試」收集到的結果。
「先行先試」成效不彰,主要原因在於垃圾收費內容複雜,對市民及商戶造成較大不便,更在於配套不足夠,市民對於具體細節一概不清楚,有商戶和市民對於如何分類垃圾、處理垃圾至今仍然「一頭霧水」,近八成住戶仍未知廚餘回收操作,不少人甚至因為怕垃圾袋被刺穿而違規,在包裝垃圾時額外套上一層原先使用的垃圾袋,不但費時失事,更與環保的出發點背道而馳。對於不少商戶而言,垃圾袋的費用以及衍生的各種經營成本,更造成其不少負擔。
這表明當前香港社會全面推行垃圾收費的條件並不成熟。垃圾收費不但是一項政策,更是對社會的「移風易俗」,需要長時期的宣傳教育,更需要全面的配套,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人認為,垃圾收費已經提出了多年,時機已經成熟,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垃圾徵費的倡議固然已經提出多年,但真正有具體計劃及方案只是這幾年的事,市民根本未能適應,從先行先試實踐中衍生的問題就可以看到。參考內地、台灣及日本等地區經驗,都在民居附近設立大量的回收點,有廚餘車定時收集,更進行了長時間的宣傳教育,政策才能成功落地。而香港明顯不具備這些條件。
香港目前的經濟環境亦不是推行垃圾收費的合適時機。疫後香港的經濟復甦未如理想,內需市場疲弱,餐飲業更面對沉重的經營壓力,當前應該給予他們更大的支持和呵護,而不是加重其負擔。推行垃圾收費不但會加重業界的經營成本,更要花費大量的人手處理垃圾分類、處理等問題,對於業界是百上加斤,也會加重基層市民的壓力。
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當前社會最大的民意呼聲,市民都期望在香港國安條例實施後,可以利用當前穩定的環境全力謀發展惠民生。垃圾收費不但問題多多,而且在社會上爭議較大,在實踐過程中隨時會引發民怨,對於香港各界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民生造成不利影響,不符合香港整體利益,也不是中央所樂見。
垃圾收費提出多年,但一直在社會上未能形成共識,主流民意對於收費始終持保留態度。現在先行先試過程中發現各種執行上的問題,更加深了市民的顧慮。政府果斷調整政策,不但可以消除社會爭議,更可讓社會能夠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不會因為垃圾收費爭議轉移了謀發展的焦點。
擱置不代表不重視環保
擱置垃圾收費爭議也不代表不重視環保。恰恰相反,推動垃圾分類回收,解決堆填區壓力,依然是特區政府的工作重點,當局應先做好各項配套安排,大量增設回收點,在社會上推行宣傳教育,逐步改變市民的生活習慣。此外,通過焚化設施轉廢為能已是全球大趨勢。焚化技術不但能將廢物的體積縮減約90%以上,解決垃圾積壓的問題,而且新式焚化設施都配備熱能回收及發電裝置,能夠從廢物中回收熱能作發電之用。當前研發的先進垃圾焚化技術,更做到高效低污染,歐洲以及內地等亦已將把焚化垃圾作為處理廢物、發電、物料循環再造的主要手段。通過焚化技術不但可緩解堆填區的壓力,更可推動資源再造、轉廢為能,並且消除垃圾收費爭議,確保聚焦經濟發展,值得特區政府考慮。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