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琼:收費計劃過分理想化 如期推行恐生亂

  【大公報訊】記者賴振雄報道:社會爭議垃圾收費計劃應否如期推行,全國人大常委兼立法會議員李慧琼認為,立法會在2021年通過垃圾收費條例草案是「過分理想化」,目前回收配套不足情況之下,若8月1日如期推行垃圾收費,面對混亂的風險很高。

  李慧琼表示,立法會審議垃圾收費草案期間,民建聯提出很多意見,甚至被批評為「拉布」,當時她向時任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提出,垃圾收費實行前應先獎賞市民回收,政府採納建議,衍生「綠在區區」回收點,但經營「綠在區區」成本高,要租用街舖,又要聘請人手等,難以做到每條街都有回收點。

  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出席一個活動時表示,上兩屆政府就垃圾收費進行諮詢時,雖然有爭議,但有過半市民支持大方向,認為不應因為近日社會反應,倉促決定垃圾收費去向。

  翻查資料,黃錦星在任期間,曾經提出「五管齊下」應對廢物管理問題,包括:源頭減廢、惜食香港、乾淨回收、轉廢為能,以及衞生堆填。不過時至今日,本港的廢物棄置量仍然高踞不下,有關推行情況仍然未如理想。

  另外,近日有評論提出,垃圾收費在日本行之有效,香港的垃圾收費要學習日本。不過,翻查紀錄,日本政府早在1964年藉着東京奧運會的契機,展開「首都美化運動」,逐步推行垃圾徵費,上世紀80年代,日本開始進行簡單的垃圾分類,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垃圾分類才成為規範化、系統化的生活方式,日本後來全面推行垃圾收費,也有長達兩年的試行期,讓市民慢慢適應接受,養成社會習慣。

  議員倡引進智能回收機

  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近日在社交網站分享,說近期北上公幹時,在深圳福田區的蓮花一村,了解到小區內有六部「垃圾分類智能回收機」運作。該部回收機去年夏天出現,市民將垃圾一次過投入收集箱,回收機便可分析回收物件和重量,回收價為每公斤0.6元(人民幣),滿10元就可提現到微信零錢,回收機24小時回收,居民不用將回收物品儲在家中等待上門回收,亦不怕自己錯誤分類,非常方便,建議引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