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打球

  香橙老師

  三四歲時跟長輩到街市買菜,迎面一位阿姨推着一盤盤豆腐的手推車,我出於好奇用食指向豆腐壓了一下,立即被身旁的長輩大罵「多手」,此事至今記憶猶新。回想起來,就算出於善意的求知慾,也不能自把自為,行事無所顧忌,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人們做事多數帶有動機:有人帶麵包到空地餵雀,可能是出於愛心,也可能是想打發時間,關顧自己的心靈。工作人員阻止人們餵雀出於對環境的關注,沒想過要為難餵雀的人。在屋邨長大的人,對標語「禁止打球,違者必究」應該不太陌生。這個標語可說是無處不在,在樓層走廊、屋邨空地、兒童遊樂場都會看見。打球對身心有益,大肌肉帶氧運動有助大腦發展,也能調節多巴胺分泌,保持身心健康,促進孩子的群育發展。孩子想有健康的體魄,於是到球場跑跳。有家長放棄休息,工餘時間跟子女一起打球,流露着父母對親子時間的重視。

  「違者必究」又是另一個美極了的動機。「究」者期望能竭力維持屋苑的安寧,務求平衡大部分居民的安全和利益。「必」即必定,意指沒有例外。如果因人手或運作問題而令「究」出現例外,那「必」就會失掉意義,也會影響屋苑內其餘標示的公信力,更有機會增加「違者」的人數。課室也是一樣,如果真的不能做到「必」的話,香橙唯有把要「禁止」的事改為「規管」。

  舊邨重遊,竟讓香橙找回成長印記。越想越覺得小時香橙行為極為不當:小橙有小橙的探索自由,不能損害阿姨確保自己豆腐的外觀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