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普及化要注重細節和規劃


  復活節期間,港人北上休閒消費頻頻成為城中熱話。擄獲港人芳心的不止是價錢,還有各式各樣的服務配套和優質體驗,包括潮興電動車及與其相匹配的「超充之城」建設,充電像加油一樣高效便捷等。當中折射出來的不僅僅是內地旅行和消費價錢相宜的優勢,更重要的是背後居功至偉的前瞻性整體布局和配套規劃,共同推動作用下,令人賓至如歸,這些都是本港政府和商界必須學習的好榜樣。

  小小細節足以決定成敗。內地城市吸引港人北上旅行和消費,性價比高只是一方面,交通便利亦能起關鍵作用。近年,綠色出行和車輛電動化是全球一大趨勢,本港早於2018年已推出電動車「一換一」計劃,鼓勵車主更換電動車。自那時起,本港電動私家車佔新登記比率以數十倍增加,由2018年的1.1%,大增至2022年的52.8%,2023年首11個月則再升至64.1%。然而,本港的充電設施布局和增幅,卻遠遠未能追上發展步伐,截至去年底,全港已有7.2萬多輛電動私家車,但散布於全港18區的公共充電器卻只有約7,000個。多名立法會議員批評,充電樁的欠缺,已嚴重影響市民和企業更換電動車輛的意慾。

  反觀一河之隔的深圳,早在多年前已推出極具前瞻性的布局,並循序漸進推動商用和私家電動車輛發展,於2017 年已實現公交車百分百純電動化,並於去年6月開始推進「超充之城」建設,明確了超充設備的功率、噪音和防護等規格,對各類充電站的選址、布置和電能質量等進行具體規劃。心態決定成效,從內地城市車輛電動化的發展軌跡,不難看出其消費服務行業「先人一步」、「多行一步」的特質,能夠擄獲香港消費者的芳心,是勢所必然,只是遲早問題。

  其實,本報各專欄過去數年亦多次呼籲政府正視充電樁短缺和電池處理等問題。本港不論是推動電動車普及化,抑或是近期申請撥款1.4億元推動全新禮貌運動,最重要的是要和內地一樣,憑藉虛心、細心、決心和恒心,願意聆聽意見及做好每一個小細節的規劃,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