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集/小渠蓋 大世界
香港處處有美景,腳下都有,不能錯過!渠務署在全港10個地點,安裝了逾180個、共20多款特色渠蓋,在提升渠務系統的同時也美化社區,為市民及遊客提供新的打卡熱點。
渠蓋供渠務工作人員檢查地下沙井及清理阻塞物之用,在渠蓋上繪上彩色圖案,化平凡為神奇,吸引行人停下匆匆腳步,欣賞腳下的另類風景。
目前安裝了特色渠蓋的10個地點,多為有特色及遊客雲集之處,特色渠蓋融合了地方特色,如大澳的特色渠蓋以「棚屋」為主題,彰顯漁村傳統風貌;啟德河畔的特色渠蓋搭配「小白鷺」圖案,顯示這裏的良好生態環境;鯉魚門以食海鮮出名,特色渠蓋上就印有魚圖案。在中環碼頭的民光街,約160米的街道上,就有16個特色渠蓋。渠蓋也繽紛,成為香港的一道風景線。
事實上,利用渠蓋等美化社區,推廣旅遊,早已為各地所採用。德國、日本等地都有類似特色渠蓋,春天的櫻花、秋日的楓葉,都出現在渠蓋上,成為當地的另一張名片。在深圳等內地城市,垃圾箱、郵箱上等都有彩繪,整個城市看起來色彩繽紛,提升了人文氣息。
特區政府早前推出香港「新市容運動」,「渠蓋上的香港」應運而生。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發表隨筆,讚賞渠務署近年除做好防洪及污水處理排放的工作的同時,還走多一步,為現有的渠務設施注入新元素,讓設施發揮原本功能之餘,同時能美化及融入社區。她邀請市民趁着假期,前往打卡留念。
現時全港有16萬個渠蓋,特色渠蓋的數量可以進一步擴大,有關做法還可推而廣之。正如郵票設計,方寸之地也是藝術,渠蓋、郵箱乃至牆壁等都是創作的資源,既能激發創作者的靈感,又能為遊客提供新體驗。
香港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建設美麗香港應從大處着眼,小處入手。這些細節處更能展現香港的人文藝術特色,體現新時代下的新市容、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