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垃圾「重生」變寶 打造循環花園
漫步在東嶼島,目光所及之處,皆是資源循環利用的巧思。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東嶼島上低碳景觀遍地開花,循環花園、鄉野花園、亞洲論壇廣場等的改造,都讓每一滴水、每一塊石頭各得其所。
「別看這裏現在是花園,數月前還是一個垃圾堆。」參與改造煥新的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博士、工程師盧笛告訴記者,循環花園的建造,就是就地取材,把廢棄混凝土、廢舊木樁、本地石塊、建築渣土,用於地面鋪裝、景觀小品、石籠座椅、地形塑造。沒被清運,沒有二次污染,原本的「垃圾堆」直接原地變身,成為美麗環保的花園。「我還記得當時德國能源署專家們前來實地考察,有人說這裏感覺像『墳地』。」在盧笛看來,原來的垃圾堆確實是建築廢料的「墳地」,如今是通過循環利用實現了「新生」。
在嘉賓遊客相冊中「出鏡率」最高的亞洲論壇廣場同樣暗藏低碳玄機。廣場的地板經過海綿化改造透水鋪裝,是由中國自主研發的8厘米厚通體硅砂磚鋪砌而成。它們其貌不揚,卻具有超抗堵、高透水、高防滑、高強度、耐久性的特點,可以輕鬆勝任初期雨水的過濾、滲透和淨化工作。類似的雨水利用及海綿化改造項目,在東嶼島上不止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