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拆下官校金漆招牌?

  馬海寧 學研社成員

  數天前被一單新聞標題吸引,標題曰:官立中學保金漆招牌不易。

  新聞內容為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以母校校友會「皇仁舊生會」名譽會長身份呼籲校友支持成立教育基金,並指其他私立或直資學校因為經濟條件較優越,而皇仁始終是官立中學,要保住「金漆招牌」殊不容易。

  筆者在官校度過了7年愉快的中學生涯,同學們的家庭背景各異,都因為好成績派往這家地區名校,當年母校畢業生絕大部分升讀頂級大學或學系。80年代的小孩,只要用功讀書,便能改變命運。投身社會後有在校友會幫忙,聽說母校的排名大不如前,同學都不免唏噓。舊同學到了生兒育女的年齡,大家都是營營役役的中產,有的咬緊牙關送子女去貴族國際學校,直言是階級上流;有的拚成績,考入設有國際課程的直資學校;有的選擇沒有壓力的快樂學校(happy school)。

  如今的學校種類與課程選擇豐富,IB課程衝破分科劃分,國際學校重視語言與多元發展,快樂學校也有其追隨者,官校的吸引之處難道就是免費教育?官校經歷多年教改,身先士卒,成為教育洪流下的犧牲品,另一邊廂直資開設多元課程,國際學校學費高昂,擁有星級校園設施,此消彼長下,官校吸引力大不如前。新聞裏提到,部分傳統名校在2000年教育改革推行時陸續轉為直資,因學費高昂,變成「貴族直資」。近四分一個世紀過去了,孩子在既定階級成長,出來做事能與不同階層的人相處嗎?又或是他們的人生已經不會再有不同階層的朋友?教育本應是提供一個公平的跑道,透過競爭與自身努力讓孩子達到不同的階梯,如果連教育都有不同起跑線和關卡,一個利益固化的社會又是我們樂見的嗎?

  記得小時候我們幾位基層同學去住太古城複式單位的同學家玩,一進門大家嘩一聲,這麼漂亮的房子像電視劇裏的一樣。相信這種情景,恐怕在現今同學之間或已不能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