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利好政策陸續有來 醫療創新器械受益\倪相仁
港股周五一度急跌超500點,據說是市場擔心又有美國議員提出新法案,限制美國基金買賣中資股。說來也巧,港股龍年之後反彈不俗,但每次投資情緒轉佳,就有美政客及時拋出針對性法案,製造恐慌情緒,令港股氣氛逆轉。不過,這次是在日美多件政經大事塵埃落定後,港股本身有調整需要。從好的方面來說,美國政客的玩法,只造成對大市短期的擾動,對港股中長期走勢起決定作用的,依然是市場的流動性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而這兩點今年看起來都比去年好。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投資中資股要有心理準備,美國政客一定會推出各種打擊中國的政策來爭取曝光率,近期傳出將推出針對中國CXO(醫藥外包)和芯片等行業的限制法案,相信不會是空穴來風。
上周除美聯儲議息,日本央行取消負利率政策,均對市場流動性有啟示,尤其是港股這個開放、低估值,且和美元掛鈎的市場有利。跟市場一般預期的日圓升、日股跌不同,這次日本央行結束實施近8年的負利率和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但同時決定繼續購買債券,以穩定日本國債市場,其實是非常鴿派的。所以當政策公布後,日圓並未走強。要留意的是,市場仍然擔心日圓未來可能走強,並對日本股市的走勢帶來分化。
根據花旗銀行的一項研究,自2020年以來,日股與日圓的相關性已從疫情前的60%下降到僅12%,主因在於日圓走強是因為日本利率上升、美國利率下降,並且美國經濟沒有衰退,那麼日本股市就能表現出強勁的韌性。另外,日股和上市公司利潤的相關性要高於日股和日圓的相關性。自2020年疫情前的峰值以來,MSCI日本指數上漲53%,每股利潤增長46%。在行業中,醫療保健、科技和電信的利潤與美元對日圓匯率呈負相關,而公用事業和能源的正相關率最高。這表明,在日圓走強期間,投資者可能會更加青睞於日股中的成長型板塊。
上周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已進入高峰期,從近期公布的三大電力企業盈利情況來看,去年業績雖然大豐收,但減值規模也很大,令盈利增幅較預期遜色,但派息佔比為60%,高於管理層的指引:40%至50%。展望今年第一季,煤價下跌發電量上升,均有助盈利的提振,不過全年的資本開支巨大,故對今年派息的增長不應有太高預期。
人形機器人概念股看俏
年初以來,內地經濟政策基調比去年積極,無論是財政還是行業政策,政策加力的行業是今年投資值得重視的亮點。繼不久前傳出已發放支持創新藥的政策文件後,最近亦傳出將推出創新藥的大基金,類似於前幾年支持芯片業的那種大基金,此外,還可能有創新器械的政策。其實,內地醫藥板塊的政策底早已見到,但市場的看法較為分歧。最大的問題,一是內卷化帶來的估值下沉,二是來自美國打壓帶來的外部風險揮之不去。相比創新藥,醫療創新器械更為業內看好,因為醫療器械涉及製造因素更多,而製造業在中國有比較優勢。
此外,A股市場的主題投資自2月後再度活躍,關注度比較高的是人形機器人,還有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主題活躍,主要是國內外的一些知名公司加入到這個行業,不再是特斯拉獨門生意。比如open AI投資的機器人公司Figure,英偉達官宣將開發一些自主機器人的AI應用等。
至於內地,海爾擬發布首款家庭服務人形機器人,小米的機器人要推二代,騰訊機器人也在今年一季度以後落地。故此現時參與賽道的公司是越來越多,令市場關注度提高,成為重點關注的一個主題投資的方向。主題投資的特點是要快,當風口來了,上車跟下車都要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