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文化復興 香港大有作為13/李家超:金庸作品是香港文化金漆招牌 「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揭幕

  圖:眾嘉賓主持「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活動開幕典禮。\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圖:眾嘉賓主持「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活動開幕典禮。\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香港薈萃中西文化,其深厚的底蘊賦予它獨特魅力和國際影響力。1948年來到香港的查良鏞,1955年起以金庸為筆名,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塑造了超過1400位人物,作品以14種不同的語言在全世界售出超過1億冊,可謂在香港這個平台上創造了蜚聲中外的文化現象。金庸作品作為香港文化的一個重要IP,具有深刻的人文、社會及藝術價值,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產生影響深遠,至今仍見改編影視和遊戲,是香港助推文化復興的例證。

  今年正值金庸誕辰100周年,「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江湖盛滙」昨日在中環愛丁堡廣場揭幕,不僅是向金庸致敬,還將透過一系列跨界合作,融合文化、藝術、創意及教育的活動,向世界展示香港獨特文化體驗。如今,香港打造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有望助香港打造一個文化IP的產源地,吸引全球金迷蜂擁而至,再掀起一股「金庸熱」。\大公報記者 顏 琨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主席鄭志剛、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劉明光、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金庸家人查傳倜及查傳訥等擔任主禮嘉賓。

  李家超致辭時表示,香港是金庸武俠小說的誕生之地,而金庸的作品除了成為香港文化的一個金漆招牌,更成為蜚聲中外的文化現象。金庸小說全球發行量數以億計,更被翻譯成韓語、日語、英語、法語等多種外語,成為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從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電影,以至相關的主題曲,更在東南亞國家,以至美加等海外市場大受歡迎,而且影響力是橫跨男女老幼、不同世代的聽眾和觀眾。金庸的文學作品,是多元開放的香港展現文化實力的最佳見證。

  紀念展覽由香港開始

  李家超續說,香港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更是推廣優秀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理想平台。政府積極推動盛事經濟,今年首次推出香港專屬的「藝術三月」,藉着精心安排的文化藝術活動,讓市民和旅客感受香港這個國際都會獨有的藝術魅力。

  鄭志剛致辭時表示,「金庸先生告訴我們,只要心懷國家天下,我們都可以成為俠士。金庸先生的武俠傳奇創造了全球華人的共同回憶,既是香港獨有的文化體驗,亦是文化產業的代表者。藉今次金庸百周年紀念的良機,主辦方會進一步把金庸先生的文化體驗,推廣到海外市場,令文化藝術成為香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金庸遺孀林樂怡有出席開幕儀式。昨日(農曆二月初六)是金庸的農曆生辰,據該活動策展人方圓明透露,查太在授權時有兩個要求,一是活動必須在二月初六這日開始,因金庸生前只慶祝農曆生日,不會在公曆3月10日慶祝;雖然有云「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但查太堅持紀念展覽由香港開始。

  當代科技重現武俠世界

  開幕典禮上還舉行金庸銅像捐贈儀式,銅像由香港文化博物館永久收藏,並向觀眾免費展示。

  是次展覽的場內設計成《射鵰英雄傳》的蒙古包,展出由任哲創作的10尊金庸角色人物雕塑,包括小龍女、楊過、滅絕師太、周伯通、胡斐、范遙、完顏洪烈、金輪法王、成吉思汗、郭靖。

  此外,場內還設有靈感來自《射鵰英雄傳》的蒙古包,透過多種語言聲音導航及擴增實境科技為遊客帶來跨媒體體驗、多個還原小說情景布景互動打卡位等,勾起觀眾的集體回憶。數碼視覺及電影特效藝術家黃宏達表示,展覽利用當代科技藝術重現金庸武俠世界,冀為市民帶來嶄新的感受,例如體驗「降龍十八掌」及桃花島的「五行八卦」陣法。

  展訊

  「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江湖盛滙」

  展期:即日起至7月2日

  地點:中環愛丁堡廣場

  展訊

  「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任哲雕塑展」

  時間:即日起至10月7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專題展覽館五、庭院及大堂

  重點活動

  •「俠義無雙:我喜愛的武俠小說人物」徵文活動暨巡迴展覽

  •「俠骨文心─查良鏞藏品展」

  •「細味金庸小說」書籍展覽

  日期:4月起

  地點:香港公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