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成餐飲業競逐新戰場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如今隨着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餐桌更豐盛、美味更多元,消費者的口味和要求也「水漲船高」。為此,餐飲企業也紛紛絞盡腦汁、競相創新。「身着古裝,以樂侑食;在琴瑟和鳴中,體驗千年宮廷食禮文化。」如今,「舌尖上的文化」受到追捧,不少國潮文化體驗餐廳令食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時,還能接受文化的薰陶,赴一場「穿越時空的饕餮盛宴」。近日,大公報記者實地走訪多家餐飲企業發現,「沉浸式」「表演式」「展覽式」等「文化主題餐廳」正日益走俏,「文化+餐飲」成為餐飲企業爭相主打的先手棋,競逐的新戰場。/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
進入三月,春意萌發,京城各家食舖顧客雲集。大公報記者在北京大興一家齊齊哈爾烤肉店看到,整個餐廳滿滿的「東北風情」。一進門的小黑板上就寫着「有需要就自己個兒拿,到這旮沓就自己當家」。做成土磚效果的四壁則布滿了東北民俗風情的塗鴉。而當記者點菜時,老闆還會隨口出一道上聯「東北的山東北的河」,當記者脫口答出「東北的鐵鍋燉大鵝」後,老闆哈哈大笑,隨即給記者加了一道贈菜。
抻麵變臉 演藝式餐飲創意升級
除了這種「展覽式」的地域風情餐廳,還有很多飯館開始借鑒老茶館的模式,把各種小節目帶到食客面前。除了人們熟悉的海底撈、蘭州牛拉裏的「抻麵」表演,很多飯店開始「升級」難度。在位於北京崇文門的瑞珍厚火鍋店,每逢周末,這裏便會在大堂內進行「川劇變臉」的精彩表演。在一片叫好聲中,「吃火鍋+看戲曲」也成了這裏的新招牌。
相比嵌入式的表演,有些餐飲企業走得更遠,甚至把整個餐廳和用餐過程變成了一場「沉浸式」的體驗秀。在北京極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街區──前門大街,一家名為「宮宴」的主題餐廳就逼真地還原了古代帝王大宴群臣的場景。宮女上菜、食客分坐、身着古裝、口吐文言,在悠揚的琴瑟之音中,一眾食客瞬間穿越,彷彿置身於漢唐時代,又好似變身為文人雅士。
「文化+美食」 精神物質雙享受
自詡「京城老饕」的陳先生表示,如今想在食材和菜品上不斷翻新,已經空間不大,所以飯店餐館就要想向外「借力」。無論沉浸體驗,還是觀看表演,其實都是一道「文化大餐」,都是在「物質食糧」的基礎上,加了一份「精神食糧」,所以能夠受到食客們的歡迎。
在北京市朝陽區經營一家「新北京菜」的王先生也指出,如今餐飲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商家也是絞盡腦汁、各出奇招吸引食客,「文化餐飲」這招似乎尤其見效。「現在填飽肚子已經不再是消費者走進一家店舖的首要原因,尤其年輕人,他們更主要是選擇一種風格、偏好,一種自我適配,所以我們要精準匹配到目標消費者的喜好,在文化餐飲上下足功夫。」
與此同時,大公報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入到「文化主題餐飲」的大軍中,其中尤以川渝風、西北風、東北風等地域文化主題為盛。為此,如何避免同質化也成了這些企業需要面對的新問題。「現在我們也在思考新賽道上避免撞車的問題。」位於北京東城、主打陝甘風味的餐廳「陝味居」負責人表示,「我們能做的就是一方面繼續求新求變,在細節上增加個性,另一方面就是回歸菜品本身,把味道做好做足,畢竟這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