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見/街頭小吃香猶在\黃秀蓮

  圖:「非遺知味」展覽以香港日常飲食為主題。\作者供圖
  圖:「非遺知味」展覽以香港日常飲食為主題。\作者供圖

  在太古城中心地面看懷舊街頭小吃展覽,模型重塑了大笪地,但見車仔檔林立,美食紛陳,恍惚香氣氤氳,穿透玻璃櫃向我飄來,一時間神馳不已,怦然心動。

  這模型很迷你,內涵居然包羅百味,濃縮萬象,把當年擺賣街頭的南北美食一一召來,縮龍成寸,在細小的空間裏各自表述,而造型極之精妙、細緻、傳神、生動,可謂嘆為觀止。在布局上,以大笪地飯店為背景,灰舊牆壁上批蕩甩落,營造貧窮氛圍,實際上,從街頭到巷尾,由球場到戲院,街邊擺賣,在平民區處處皆然。這場景雖然虛擬,實則正是當年即景,剎那間舊日香江風情復活起來,生氣勃勃,立體而鮮活地重現。

  街頭叫賣固然不乏游兵散勇,然而聚合某點,儼然臨時市集,號召力當會更強,於是木頭車以插針姿態擠入,卻又亂中有序。且看木頭車雖則粗陋,但已包含了廚房所有功能,熊熊爐火,多格不鏽鋼煲,醬油芥末,竹籤碟子,更有大光燈照明。一時間火火旺旺,炊煙四溢,香氣混合,誘動飢腸。

  一些食物早已消失街頭,如臭豆腐,我從未吃過,可是油鑊氣泡冒起,滾油吱吱地響的景象宛在眼前耳際。紅泥炭爐烤魷魚,香氣傳得最遠,偏又湮沒已久,後來我在超市買魷魚乾,當然風味無存,而我的胃可能是貪吃魷魚吃壞了。煎釀三寶、紅豆沙已升格為酒樓點心,車仔麵、及第粥、艇仔粥、油炸鬼、豬腸粉、鍋貼、生煎包、煎餃,甚至雞蛋仔都移進小食店。可幸炒栗子、烤番薯仍星星點點在嚴寒季節溫暖人間,安慰隆冬趕路的行人。

  幸好展櫃裏滿眼美食,提醒了我,讓我領悟到自己的童年其實算得上吃得不錯了。街頭美食洋洋大觀,豐富得不讓五星酒店自助餐專美,價錢則相當親民、貼地、實惠,普羅大眾都有能力幫襯,備嘗滋味,得享口福。我這窮孩子在袋裏有五角時,可以買一碗用大面盆煮的碗仔翅,然後不顧儀態就站在路旁,吃下熱氣騰騰的B貨魚翅。就是沒錢,也故意在木頭車之間繞過,聞聞住家廚房所不及的濃香,聽聽賣牛雜的用剪刀敲打爐邊以廣招徠,那一片市聲,那糅合蒸煎炸熏熬而成的一片香氣,原來那麼體貼地滋潤了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