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追蹤/多管齊下紓緩塞車 「自動執法系統」見效

  上圖:中區在進行自動交通執法系統測試。當局有清楚告示提醒司機注意自動交通執法系統。下圖:觀塘開源道亦裝有自動交通執法系統作測試。
  上圖:中區在進行自動交通執法系統測試。當局有清楚告示提醒司機注意自動交通執法系統。下圖:觀塘開源道亦裝有自動交通執法系統作測試。


  香港人多車多,特區政府為解決道路擠塞問題,早於2017年委託顧問公司展開「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可行性研究,被視為解決擠塞問題的其中一個辦法,不過政府上月表示在分時段收費對中環交通的影響作出穩妥評估前,電子道路收費未有落實時間表。

  與此同時,政府已有計劃多管齊下進一步解決塞車問題,包括在中環及觀塘測試「自動交通執法系統」,加強交通違規執法及阻嚇力。有汽車專家認為,目前中環一帶的塞車情況在多項措施落實後有明顯改善,認為可透過電子道路收費以外的方法紓緩塞車問題。\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古倬勳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上月回答議員提問時表示,「電子道路收費計劃」涉及把現時免費的道路改為收費道路,政府必須小心評估計劃對交通及社會所帶來的影響;而且三隧分流實施以來,獲駕駛人士配合和調整出行安排,已見成效,目前未有整全的數據對其影響作出穩妥評估,對於在中環及其鄰近地區實施電子道路收費未有落實時間表。

  林世雄又列出多個解決塞車問題的措施,包括「自動交通執法系統」、調節干諾道西及東邊街路口的交通燈號時間以疏導車流,並正計劃於西區海底隧道港島出口往中上環方向增建一條行車線,以提升該路段的容車量,令隧道口及其周邊交通更為暢通。

  人工智能辨識違例

  「自動交通執法系統」是利用人工智能及自動車牌識別技術,以辨識及記錄常見於路旁的交通違例事項,例如車輛在設有不准停車限制的路段違例停車或上落客貨等,會引致交通擠塞的違例行為。

  大公報記者日前於繁忙時段到觀塘開源道了解,上址為其中一個正在測試自動交通執法系統的道路,攝影機鏡頭安裝在開源道近觀塘道迴旋處的一條燈柱上,並貼有運輸署就該系統「測試進行中」的告示。現場車流暢順,未見有車輛在限制區停車。貨車司機Tim表示,雖對上址設有該系統並不知情,但的確留意到大約從去年開始,開源道的塞車情況比以前減少,違泊及在限制區停車的情況亦少見了,估計是有自動執法後「有人中過招」,起到阻嚇作用。

  職業司機支持推行

  他續說,知道政府研究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多年,認為方案對私家車司機是好事,但對於運輸車或職業車司機來說可能較為憂慮。他說:「假如我們貨車上落貨的目的地是在收費道路範圍內,要支付道路使用費是不能避免的,到時好多公司都可能將這些費用轉嫁給消費者。我們本身利潤已經低,如果競爭太大,都沒辦法,唯有自己支付這個費用。」

  雖然該計劃對職業司機Tim來說算是不利,但他仍然支持政府推行計劃,表示畢竟有助減少道路塞車情況,省下塞車時間,對整體道路使用者來說是好事,有利社會活動進行更有效率。

  政府表示會繼續探討其他交通管理措施,包括會在現正進行的《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中進一步研究,並於2025年年底完成的報告中勾畫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願景和推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