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效應/落實三個「創新」 發展新質生產力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建議,大灣區城市探討共同投資、合作處理都市固體廢物問題。利用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共同構建的綠色環保、循環再造生態圈,着力發展電動車電池回收,汽車、船隻拆卸等可循環再造產業,服務整個大灣區。除綠色產業外,大灣區廣東省城市都有相對較充裕的土地空間,亦願意與香港共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議可設立專班就相關議題作研究。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朱葉玉如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做到「源頭創新」、「產業創新」和「人才創新」。河套地區對於推動香港和內地合作非常理想,希望能在河套地區成立國家實驗室,把兩地科學家的力量結合起來,更可以打通生態圈,將香港的科研成果在附近的城市產業化,產生協同效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廸認為,香港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在創科方面與內地互助互補。香港在原創性和顛覆性科技創新等前端基礎研究方面具備顯著優勢,但是在科研成果的中間轉化環節以及後端製造環節相對弱勢,而內地在這兩個環節擁有深厚的基礎和強大的實力。
他表示,香港通過與內地的科技合作,可以補齊自身在科技成果轉化和製造業領域的短板,實現科技產業鏈的全面發展,進而達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