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靈犀/全球貿易會再遇「特朗普衝擊」嗎?\李靈修

  圖:美國如果採取激進加稅策略,不僅衝擊本國的消費市場,也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圖:美國如果採取激進加稅策略,不僅衝擊本國的消費市場,也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隨着「超級星期二」初選結果揭曉,特朗普與拜登的總統對決正式開啟。相較於拜登政策路線的可預測性,市場更為關注特朗普勝選後可能帶來的衝擊,特別是在貿易領域再次掀起滔天巨浪。

  早在2023年8月,特朗普接受採訪時表示,若再次當選總統,將會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普遍基準關稅」(Universal Baseline Tariffs)。

  今年1月,《華盛頓郵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私下與顧問團隊討論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統一關稅的可能性。2月4日,特朗普親口證實了這一傳聞,並表示「可能不止於此」。

  提升關稅 三管齊下

  外界憂慮特朗普將會引發新一輪貿易摩擦,A股市場對此也有所反應,並在2月5日完成了節前最後一跌。當然,美國的傳統貿易夥伴亦十分擔心,特朗普上台後會借助「關稅勒索」重啟貿易協議談判。

  綜合目前獲取的信息來看,特朗普的「貿易政策2.0」包含三方面內容:首先是10%的「基準關稅」,這是面向所有國家徵收的;其次是針對中國商品的60%「特別關稅」,特朗普甚至叫囂指「4年內逐步停止從中國進口所有必需品」;再次,回應部分國家對美國進口商品的特別稅,特朗普計劃以增值稅形式徵收「懲罰關稅」。

  在「貿易政策2.0」公布之後,美國稅收基金會(Tax Foundation)運用一般均衡模型,對10%「基準關稅」的影響進行估算。其結論是,此舉將使美國經濟規模萎縮0.7%,並減少50.5萬個工作崗位。若其他國家推出報復性措施,則美國GDP進一步下降0.4%,再減少32.2萬個工作崗位。

  事實上,特朗普執政時期的「貿易政策1.0」即為本國帶來了高昂的經濟代價,其新設關稅所產生的成本幾乎完全轉嫁給了美國公司與消費者。研究發現,美國在2018年和2019年對來自歐盟和中國的洗衣機、太陽能電池板、鋁、鋼鐵徵收的關稅,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達到160億美元。

  成本轉嫁 美消費者買單

  激進加稅策略不僅衝擊到本國消費市場,也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開端,中國工業品貿易順差僅為8000億美元。到了2023年,中國工業品貿易順差接近1.8萬億美元,幾乎翻了一番。而1.8萬億美元的順差規模佔全球GDP比重約為2%,相當於二戰後初期美國的工業順差水平。

  美國貿易數據顯示,中國佔美國進口的比重已從2017年的21.9%下滑至2023年首三季度的14%,流失份額主要轉向了北美自貿區(加拿大與墨西哥)、東盟、歐盟。另據集裝箱貿易統計公司(CTS)數據,2023年首三季度從中國運往墨西哥的20英尺貨櫃數量達到88.1萬個,高於2022年同期的68.9萬個,而同期墨西哥跨境進入美國的卡車運輸貨物量繼續快速增長。

  由此可見,上文提及的中國出口流失份額,很可能繞道墨西哥後進入美國市場,中間所產生的費用最終由本土市場承擔,可謂是「損己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