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億支援AI項目 驅動產業革新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產業革新的重要驅動力。有見及此,政府撥款30億元推行人工智能資助計劃,主要用於資助大學、研發機構等運用算力;亦建立微電子研發院,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中試平台。嶺南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姚新表示,大學難以在平時的運轉支出中負擔龐大的算力費用,認為政府的資助計劃對大學人工智能(AI)研發而言是「雪中送炭」。
數碼港建AI超算中心
在數碼港正全速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同時,政府亦計劃撥款30億元推行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用於三方面,其中大部分用來資助本地大學、研發機構及企業等運用算力。政府消息人士指,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將和數碼港協議,成立包括政府人士、數碼港及業界人士在內的委員會,對申請資助的機構進行審批。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尚海龍指出,目前運行一次大規模參數計算,電費預計要70萬至80萬元,該計劃能協助各機構,把算力服務從「有得用」進一步變成「用得起」。他續指出,香港目前的人工智能發展與美國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希望政府能加快速度提供更高算力的服務。
此外,政府亦決定將資助計劃中的少部分金額用於加強算力中心的網絡安全及數據保護,亦進行招商引資推廣及教育活動,為市民大眾進行AI相關教育。姚新認為,在AI深入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進行AI教育能讓民眾認識AI的益處和風險、學會如何正確使用,意義重大。
成立微電子研發院
政府亦計劃今年內以28億元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政府消息人士指,計劃其中24億元用於提供第三代半導體的中試設施,剩餘用於租金及人工等日常營運開支,預計今年年底能入伙元朗創新園的微電子中心。
香港與內地的數據流通亦正有序推進。創科局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於去年十二月推出《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的先行先試安排。政府消息人士指,該合同符合香港私隱條例,亦已通過信函了解到近100個機構對數據流通有興趣,首階段已邀請銀行業、徵信業及醫療業,參與內地與香港的雙向數據跨境流通。他舉例表示,在香港看病若需調取內地病例,則讓兩間醫院點對點簽訂標準合同後即可實現數據流通,今年會視乎試行成果再考慮後續開放數據流通的行業。\大公報記者趙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