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訴聲大大

  王煒東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訓輔主任

  讀大學時有一次被同學教訓的印象特別深刻。事緣筆者參加英文交流團,團中一位同學為爭取機會多說英語,會把握每一個機會,就算只有香港學生在場,她都堅持要用英語表達自己。我問她原因,她回答:「難得學習機會,多說英語不對嗎?」

  筆者還是實習老師時,一次帶學生出外欣賞音樂會,大會安排演後座談會,邀請到場學生上台分享感受。可能學生都各有擔心,或是未有心理準備,於是都耍手擰頭,場面非常尷尬。良久一名學生應邀上台,分享後返回座位一刻,有同學對他說:「你頭先好樣衰呀!」那同學對此充耳不聞,冒犯的學生也自討沒趣。

  筆者不善唱歌,但唱校歌時總會硬着頭皮,歌聲連自己也受不了,偶然也會看見有學生在偷笑。沒辦法,我必須向學生示範正確時候做正確的事,不理別人目光。人長大了,我就更加佩服當年那位爭取機會多說英語的同學。當年還年輕的她,內心強大得能抵住別人閒話的壓力。

  時任教育局局長楊潤雄2021年於教育局專欄「局中人語」撰文,指「躺平主義」可能導致人們失去動力和目標,阻礙社會進步。筆者不時遇到小孩子做事捨難取易,對挑戰表現退縮,做事容易放棄,愛奚落別人所做的正確事。多做未必有益,甚至多做多錯,犯錯後怕瘀又怕被人告發。雖然「躺平族」跟「不願接受挑戰」和「取笑別人的努力」不完全相關,但同樣引來社會對新一代價值觀的關注。但願新一代不會發展成:「投訴聲大大,付出冇貨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