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集/治「黑的」用重典

  春節黃金周期間,訪港遊客達到143萬人次,恢復至2018年水平,情況令人鼓舞。但另一方面,新春期間「黑的」劏客故態復萌,行內人士爆料指是「集團式經營」,疑涉黑社會操控。加強「放蛇」調查及提高罰則,是杜絕的士行業亂象的不二法門,也是當務之急。

  山頂纜車廣受市民和遊客歡迎,這裏也是「黑的」大舉劏客的主要地點。他們開價200元至450元不等,春節前夕更有內地遊客在社交平台爆料上山頂時被的士司機索價480元,為正常車資80元的5倍。

  「黑的」橫行霸道問題存在多年,早已成為香港旅遊業的一顆毒瘤。業內人士向大公報爆料,指每天都有同一班「黑的」司機,為數約數十人,停泊於纜車站外,以集團式有組織地經營,該團夥更似有黑幫操縱。中環蘭桂坊則是「黑的」橫行無忌的另一個重災區,相信同樣涉及集團式運作。

  問題在於,在法治之區的香港,為何「黑的」禁之不絕?

  現時乘客若懷疑自己「被劏」,可向運輸署、警方、1823電話中心、交通諮詢委員會轄下的交通投訴組投訴。有關投訴每年有數百至千多宗,但轉介到運輸署跟進的個案每年不過百宗,最終被處罰的更是少之又少。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2年定罪的個案只有145宗,而包括緩刑在內的判監只有16宗。這些數字很能說明問題:違法成本太低,對「黑的」起不到阻嚇效果。

  根治「黑的」必須多管齊下:一是在「黑的」重災區加強「放蛇」行動,搜集證據;二是修改罰則,加重違法成本。如果「劏客」司機涉及黑社會活動,更是罪加一等;三是車主須承擔更多責任。如果違例司機並非車主,有關的士也應被扣押「坐車監」。另外,建立「黑的」司機黑名單,供車主或車行參考,進一步阻斷黑司機的「搵食」之路。唯有下決心摘除「黑的」毒瘤,打造好客之都、發展盛事經濟才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