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貢獻香港力量

  昨日是內地龍年新春第一個工作日,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5周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省委書記黃坤明發表講話,聚焦創新科技,推動高質量發展,向全社會釋放出苦幹實幹、聚力前行的鮮明信號。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分子,理當把握好廣東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機遇,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實現雙贏局面。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經濟產值長期雄踞全國各地方之首。而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廣東又肩負起重要使命和重大責任,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七年位居全國第一。過去的一年,廣東省拿出了經濟增長4.8%、總量突破13萬億元的亮麗成績,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尤為可喜的是,廣東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多點突破,新技術新產業新動能蓬勃發展,廣州、佛山、東莞4個萬億元級城市轉型升級加快,高質量發展之路越來越寬廣。

  展望未來,中國式現代化的大幕徐徐展開,為廣東省實現新飛躍創造新契機。黃坤明在講話中強調要「觀大局」、「抓機遇」、「行大道」,他特別強調「要視人才為珍寶」,堅持高標準精準引進和高質量自主培養兩手抓;「要與企業同奮鬥」,全力支持企業做創新的主角,政產學研協同發力;「要用市場育動能」,把超大市場這一優勢切實轉化為加快創新發展的優勢;「要向改革要活力」,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互為促進,着眼發展新質生產力。

  廣東作為經濟大省、製造業大省、創新科技大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奮勇爭先,具有全局乃至世界性意義。中共十八大以來,習主席5次親臨廣東,引領廣東省做大做強實體經濟、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要求廣東「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發展戰略,旨在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種貨幣的「制度之異」變成「制度之利」,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日在大會以「加強粵港澳人才協作 強化產業科技人才支撐」為題的人才專題分論壇致辭,提到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將通過四個方向將科研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今年5月份將在香港召開「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強化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和大灣區人才門戶的定位。

  香港在「搶人才」方面成績驕人,但也要看到,廣東省對人才一樣具有強大的磁吸效應。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的顏寧昨日透露,在籌建的一年內,從廣東、深圳各部門聽到的頻率最高的兩個詞分別是「服務」和「保障」;短短半年時間,科學院就由毛坯房變成了現代化的實驗室,目前深圳醫學科學院已吸引到70餘位優秀人才加盟,其中95%直接聘自海外。

  顏寧的講話給香港不少啟發,首先是廣東省、深圳市對科創的支持力度空前,科學院半年就建成,香港有必要進一步拆牆鬆綁,提高效率;其次是廣東方面吸引的高端人才不少來自海外,而香港吸引的人才不少來自內地,這提醒香港在引才方面要更加多元化,多向海外拓展。同樣重要的是,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要加強人才互通,並從機制方面為人才的深度交流合作創造條件。

  一年之計在於春,廣東省在連續兩個農曆年的第一個工作日舉行高質量發展大會,展現了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責任感,香港有必要加快推進與廣東的規則對接,加快共建大灣區,為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