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紙

  荃葵

  小時候過年,母親把「利是」叫作「紅紙」,對後輩說:「畀張紅紙你」,有時補充一句:「紅紙嚟咋」,這是自謙利是封內的錢不多,讓不好意思「伸手接利是」的好孩子別介懷,重要的是「攞個好意頭」而已。

  據說派利是的歷史不長,源於清朝,那時未有利是封,要用一大張紅紙裁成多張小方塊,把銅錢包在紅紙裏封成利是,所以至今仍有老人把利是叫作紅紙。

  有朋友年少喪雙親,沒有其他親人,因此從來沒有收過利是,婚後夫家親人多,丈夫排行最小,於是她每年收到多封利是,因此珍而重之,把所有利是放在床頭的抽屜裏,時不時拉開抽屜看看才睡覺,開心一輪,說可以助眠,從來不拆利是。我對她說,多年下來,香港紙幣經歷好幾次換裝,都變了模樣,況且利是封的紙質通常一般,香港氣候潮濕,利是封容易掉色,會把內中的銀紙染紅,到時要拿到銀行換。要留念,可考慮拍照保存。

  新年喜慶,利是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代表長輩給後輩的一種祝福,派利是和逗利是的人同樣開心。對於小孩,大人應趁機教他們定下儲蓄計劃,給他們開個銀行戶口,說明這都是他們的錢,將來要用得其所。另外,接受別人的禮物要懂得感激。可讓小朋友一起參與入利是,讓他們明白,爸媽也要派給別的孩子,錢是辛苦工作賺來,不是從天而降。若家庭經濟需要,回收子女的利是,補貼部分家庭開支,也要跟他們解釋:一家人要互相幫助,這是家庭成員的責任。或者鼓勵小朋友撥出部分利是作慈善捐款,培養他們有樂於助人的善心。

  紅紙不僅僅是錢財,內容豐富,處理得好,還具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