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論衡/「美斯事件」對香港社會的啟示\劉兆佳
2024年2月初,擁有美斯等數名超級球星的美國國際邁亞密足球會到香港與香港聯賽選手隊進行表演賽。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對這場足球娛樂盛事極為重視,將該球隊奉為上賓,並對此項盛事特別是美斯給予鋪天蓋地的宣傳。非常遺憾的是,獲得不少香港球迷和居民愛戴的美斯卻莫名其妙地一反常態對他們展示輕蔑態度。他沒有出場比賽,沒有親自解釋為何缺陣,也刻意缺席賽後的頒獎儀式。更為詭異之處,是三天後美斯在日本出賽時卻判若兩人,不但禮遇日本球迷,而在出場的30分鐘內神態輕鬆、奔跑自如,毫無受傷的跡象。美斯在香港和在日本的言行舉止差異極大,確實讓大部分香港居民憤怒、受辱和失望,而且大惑不解。
對於美斯的行為為何如此詭異,美斯和國際邁亞密的解釋是因為美斯有傷患在身,但這個解釋卻因為美斯能夠在日本作賽而被徹底否定。有人說是合約條款不夠周全的問題,也有人說是美斯與球隊之間的矛盾所致,但這些都不應該成為美斯蔑視香港球迷和居民的理由。從常理判斷,美斯和國際邁亞密不可能既接受豐厚的報酬卻又刻意讓香港各界難堪和讓自己的聲譽嚴重受損。極少數人甚至認為原因是美斯歧視黃種人,但這種說法不能解釋為何美斯對日本人卻以禮相待,而且他過去在香港和內地作賽時也沒有發生對中國人不敬的事。
很快地,各方面便傾向從政治角度對「美斯事件」進行分析和解釋,而且覺得只有從政治角度才能充分理解此事。由於越來越多香港居民和內地同胞對「美斯事件」從政治角度理解,此事所產生的政治效果因而值得觀察和重視。
誠然,「美斯事件」對香港的國際聲譽的確造成一些打擊,但由於香港一貫享有「好客之都」的美譽,不可能因為一件單一事件而蒙受不可挽回的損失。事實上,不少海內外人士覺得香港在這次事件上是應該值得同情和尊重的「受害者」,所以「美斯事件」對香港國際形象的損害應屬有限。儘管一些別有用心和秉持幸災樂禍心態的西方媒體和人士乘機對香港揶揄嘲諷,並質疑香港舉辦國際盛事的能力,但對香港的傷害其實亦甚少。
美斯的行為雖然令不少香港球迷和居民極度失望和憤慨,但卻沒有引發一些敵視香港的內外勢力所渴望見到的危害香港穩定和國際聲譽的騷亂、破壞、示威或抗議行動。相反,雖然不少香港居民對美斯和國際邁亞密有批評和譴責,偶有激烈言辭,並要求主辦方Tatler Asia作出交代和賠償,但基本上民眾都能夠保持理性、冷靜、平和與耐性。
所謂從政治角度看「美斯事件」,是相信這次不幸事件的始作俑者是外部勢力,特別是美國。即便無法掌握確鑿證據,人們始終覺得美斯作為一支美國足球隊的主力是在難以抗拒的外部勢力的壓力下才作出對香港有損的行為,而其目的是在打擊香港的國際聲譽與形象、誘使香港居民作出激烈甚至暴力反應、破壞香港的穩定和製造香港居民與香港特區政府的對立和衝突。
反映良好公民素質和責任感
姑勿論這種看法是否屬實,但已被廣為接受,原因是美西方無所不用其極打壓抹黑香港,並在黎智英案審訊過程中歇斯底里地詆毀香港法治及對檢控人員和法官施加壓力,不少香港居民便容易把「美斯事件」與外部勢力連在一起。無可避免地,這個愈趨普遍的看法也必然會帶來一些重要政治效果。
香港居民作為「受害者」在這次「美斯事件」中所展示的克制和素養,反映了香港居民的良好的公民素質和社會責任感。這種公民品質對改變外界因為香港過去的動亂而形成的對香港居民的負面形象有一定幫助。過去多年來香港居民飽受激烈和暴力鬥爭摧殘,對穩定和秩序肯定有強烈的渴望。中央出手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後,香港的亂局才得以終結。今天,香港居民極為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定局面,絕對不願意讓動亂重臨,更對破壞穩定團結的勢力深惡痛絕。尤其重要的是,在香港國安法的守護下,香港的反中亂港勢力受到遏制,難以如過去般利用「美斯事件」去煽惑和組織群眾鬧事。
既然傾向從「政治陰謀論」理解「美斯事件」,則縱使香港居民對特區政府在這場足球娛樂盛事中的處理方法有微言,但總的來說他們的矛頭主要指向外部勢力尤其是美國,當然他們不會隨便宣之於口,但卻彼此「心照不宣」。以此之故,人們傾向把自己與特區政府都視為「受害者」,都需要向美斯、國際邁亞密和主辦方Tatler Asia問責和討回公道。這次事件促使香港居民和特區政府「連城一線」來維護香港的利益和聲譽,Tatler Asia遂不得不向買了票的球迷退還部分票款,讓事件不致進一步發酵。當然,美斯和國際邁亞密不一定會因為來自香港的壓力而道歉或賠償,但他們的冥頑不靈卻只會強化香港居民與特區政府的「同仇敵愾」的關係。
事件實際上有提升香港居民的國家安全意識的效用。當人們相信外部勢力對香港圖謀不軌的時候,他們對過去十多年香港爆發的動亂和「顏色革命」會有新的體會與理解,對國家和香港所面對的威脅會有更深切的感受和認識,對外部勢力和反中亂港分子的警惕之心也會隨之而上升。這將加強香港居民對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和迫切感,並增加人們當前香港正在開展的23條立法工作的支持和認同。「美斯事件」因此是絕佳的國家安全教育的教材。
內地同胞對香港居民在「美斯事件」中蒙受的委屈感同身受,認為美斯和國際邁亞密對中國人輕蔑和歧視,因此紛紛以言論和行動表示為香港居民不值,並對美斯和國際邁亞密口誅筆伐。北京和杭州並不歡迎美斯有機會在中華大地作賽。部分聘用美斯為其商品做代言人的內地企業也紛紛考慮與美斯割席,讓美斯和其所屬球隊在經濟上蒙受重大損失,他們甚至很可能「永久」失去中國市場。內地同胞在「美斯事件」中對香港居民拔刀相助,表現出血濃於水的同胞情誼,對提升香港居民特別是年輕人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肯定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香港已經進入「後動亂」時期
最後,「美斯事件」確認了香港已經邁進了「後動亂」時期。在中央出手在香港撥亂反正後,香港無論在制度上、法律上、政治上、行為上和人心上都形成了一個能夠防範動亂和維持穩定的格局。也就是說,內外敵對勢力要在香港搞分化、動亂和「顏色革命」將會越來越困難。
無論「美斯事件」是否與外部勢力特別是美西方勢力有關,經此一役後,中央、特區政府、愛國力量和香港居民都必然會提高警覺性,並更好地團結起來針對外部勢力的挑釁和破壞予以抵禦和反擊。從這個角度看,「美斯事件」雖是壞事,但長遠而言也是好事。
(原題為:「美斯事件」確認香港已經進入「後動亂」時期)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