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線/利 是\文秉懿

  圖:新年派利是,寓意大吉大利。\資料圖片
  圖:新年派利是,寓意大吉大利。\資料圖片

  紅包,廣東人叫利是,我更喜歡「利是」這個叫法。除了出於「地域情意結」,也是因為「望文生義」。利者,利益、利潤、利得、利錢,此等聯想詞令我眉飛色舞;是者,對也,正確之義,喜是惡非,人之常情。

  小時候老人家不說「給你利是」,而是說「求其紅紙一張」。物如其名,我收到的確是一張紅色的紙張,裏面包裹着一個硬幣。過年前老人家到售賣香燭的店舖買來幾卷紅色的紙張,回到家就在桌子上攤開,對疊、對疊、再對疊,直至紙上出現幾十道摺疊的痕跡,拿起剪刀,根據摺痕剪開,就製成小紅紙。紙預備妥當,硬幣出場。銀行把硬幣裝到透明塑膠袋裏,袋子上印着總金額。在硬幣堆中捻出一枚,放在小紅紙上,然後小心翼翼地摺成一個包裹即完成。指頭染上紅色,一片喜慶的色彩。

  後來街頭攤位出現形體嬌小的紅色小封,印上粗糙的圖畫,不外是花卉或財神之類神話人物,上面還灑上金粉。這種利是封沒有自動黏貼功能,要用漿糊封上。當時祖母用的土方法,是利用飯粒封口。這種利是封跟「求其一張」的紅紙有共同特色,就是會掉顏色,指頭往封面摩擦一下,就會變紅。它比自製紅紙更勝一籌的是,它為指頭灑上一層閃亮金色,不容易洗淨。伴隨一句「利利是是」,還有幸福紅和富貴金。

  我相信這種利是封售價不高,只是銀行送給客戶的利是封設計吸引,印刷精美,最重要的是免費。銀行派發利是封的日子,人龍延伸到門外。祖母和母親當然不會錯過機會,不過取得的數量太少,還是要買。母親持家節儉,重用收來的利是,省下買利是封的金錢。母親長年研究開源節流的方法,我上中學的時候,家裏已經不需要張羅利是封,過年前銀行經理打電話來查詢我家需要的數量。不過母親仍然保留利是封循環使用法,是積極的環保支持者。她多年來儲存了大量簇新的利是封,各種款式,多種風格。

  近年有一些朋友,自行設計具個人特色的利是封,到網絡上尋得店家印刷,價廉物美。我不禁動心,模仿一番。派利是的時候不忘介紹一下,說這是自家設計,獨一無二。縱使收到利是的孩子不曉得稱讚,我感覺良好,也值得了。

  之前幾年新冠疫情,盡量不與人接觸,唯有發電子利是。香港在發利是方面仍然以發實物為主,電子支付不太流行。包利是的樂趣是發電子利是不可取代的,把一張一張的鈔票塞進利是封,享受為人預備的歡愉。親手把利是交到人家手上,顯出誠意。另一方面,收到實體利是,手裏握住,心裏才感到實在。依照習俗,正月十五後才可以拆開利是封,一個期待,維持半個月,也是有趣。時間到了,趕忙把鈔票逐張抽出,細心數數看,最後算一下總額,新年所得,終於揭盅,自然心滿意足。

  今年是社會全面復常後第一個春節,我恢復親身拜年,也仍舊選擇派發實體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