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觀瀾/台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台海和平\朱穗怡

  台灣兩場選舉的硝煙已然消散,政治激情過後的台灣社會又要回到面對「柴米油鹽」的經濟現實中。

  台灣去年工業生產負增長12.45%,不僅是連續兩年衰退,也是首次出現雙位數跌幅。製造業去年也衰退12.88%,創有史以來最大跌幅。外銷訂單方面,去年總額為5610.4億美元,較2022年大跌15.9%,由此拖累台灣出口跌跌不休。台灣屬於出口型經濟,出口陷入衰退,去年經濟增長率也再次下調至1.42%,為14年來新低。

  展望2024年,台灣經濟不容樂觀,關鍵還在於兩岸關係。大陸是台灣最大出口地,如果兩岸關係如過去八年民進黨蔡英文任內持續惡化,勢必影響兩岸經貿合作。台灣地區候任領導人賴清德與副手蕭美琴的「台獨」立場鮮明,外界預料未來四年兩岸關係將繼續緊張,台海局勢恐將風高浪急。政治環境動盪,必然不利經濟發展。

  去年大陸方面經過調查,認定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不符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關於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及自由化的要求,於是決定從今年1月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的優惠稅率。這意味着此12項產品今後進口大陸不再享有零關稅的優惠,而必須繳交2%至10%的正常關稅。這對於台灣石化產業的衝擊可想而知。關稅提高,成本將大增,競爭力優勢下降。然而,這只是第一波的反制措施。商務部早前表示,正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期收穫清單對台灣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

  兩岸之間的經貿問題本可通過兩岸商談來解決,但民進黨當局迄今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政治基礎,導致兩岸聯繫機制停擺、兩岸協商中斷,是民進黨當局關閉了兩岸對話的大門,是民進黨當局切斷了兩岸解決經貿糾紛的渠道,是民進黨當局損害了台灣業界的利益。

  這些年,對大陸出口佔了台灣總出口約四成,大陸是台灣地區第一大貿易夥伴。台灣方面每年從兩岸貿易中獲得逾千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但如今兩岸經貿出現問題,去年台灣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減少17%,必然影響以出口為主的台灣經濟。

  民進黨當局破壞兩岸關係,也使得台灣地區無法融入區域經濟,無法打破關稅壁壘。過去國民黨馬英九政府堅持「九二共識」,兩岸得以建立政治互信,台灣方面也分別與新加坡、新西蘭簽署了貿易協議,獲得關稅優惠。但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後奉行「台獨黨綱」,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政治互信,是台灣地區無法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區域經濟組織的主要原因。

  兩岸關係不好,必然影響台灣經濟發展。民進黨當局若仍一意孤行,破壞兩岸關係,只會掏空台灣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