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下好先手棋 搶佔制高點\馬浩亮
中央政治局新年度首次集體學習,「新質生產力」成為頭號熱詞。一方面傳遞出全力以赴拚經濟的鮮明導向;另一方面,明確賦予「新質生產力」定位,即「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從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東北時首次提出,到12月份被寫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聞稿,再到此次成為政治局學習內容,短短數月,「新質生產力」躋身頂層戰略,成為今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領。
這不免讓人聯想到,在近年來「史上最強軍改」中,突出特點就是大力發展「新質戰鬥力」。包括打造以信息技術主導的電磁彈射航母、隱身戰機、高超聲速導彈等先進武器,組建戰略支援部隊、陸軍空突旅、空降兵軍等新型部隊,演訓戰略預警、防空反導、信息對抗、無人察打等新戰法,同時壓減步兵等傳統部隊,走出一條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的強軍之路。
同樣,新質生產力不僅需要技術突破創新,也將催生新產業、新模式,並需要大量新型人才支撐,並對既有傳統生產力進行揚棄改造。這是經濟發展的全方位蝶變升級。這既是應對人口紅利衰減和傳統動能弱化挑戰,破解增長瓶頸的「主動仗」;也是積極布局前沿產業、鍛造新產業鏈,搶佔未來全球博弈制高點的「先手棋」。這正是新質生產力受到如此重視的內在大邏輯。
去年新一輪機構改革新組建的中央科技委、中央金融委、國家數據局等機構,將從科技驅動創新、金融工具支持、數字技術賦能等不同領域發力,為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和高效運行服務。中央金融會議也將科技金融列為「五篇大文章」之首。這些是關乎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幾個最重要因素。
須注意的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既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在科技體制、營商環境、市場體系、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前瞻入手,盡速拆藩籬、通堵點,最大程度激發活力;同時,也要有久久為功的定力和耐心,防止浮躁急進,以「先立後破」的責任感,對吸納承載就業、關乎升斗小民生計的傳統行業進行有序改造,而不能簡單粗暴「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