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究推動廚餘減廢
本港廚餘回收情況一直不太理想,香港理工大學早前展開「研發氨氮預處理/協同產電系統以實現廚餘厭氧消化殘餘物的有價轉化」項目,獲得Green Tech Fund的支持,計劃9月開始進行兩年中試實驗,對廚餘處理副產物的氨氮資源進行再利用。
帶領該項目的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呂紹元表示,現有廚餘垃圾處理後產生的大量沼渣中氨氮濃度極高,堆肥效率低,相信該項目的實施可以有效減少沼渣量,提高堆肥質量並回收氨氮資源,有效減少香港碳足跡、推動實現碳中和。\大公報記者 趙之齊
在香港,飯桌上吃剩的食物會去到哪裏?呂紹元介紹,現時政府的廚餘垃圾回收方案會將收集到的廚餘厭氧消化處理後,進行固液分離。但他指出,目前排進廢水廠的液體中氨氮處理尚不徹底;而固體沼渣殘餘量大,且因氨氮濃度超過標準堆肥上限的30倍,難以進行堆肥。他續指,氨氮會危害環境,導致優養化,排入河裏會造成藻類的生長,且有氣味污染的風險。
兩年後提供數據給政府
而呂紹元帶領的項目會對廚餘殘渣的處理進一步優化。該系統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氨氮回收系統,即在O·Park的厭氧消化主系統產出的廢液中,把廚餘處理產生的氨氮副產物進行分離、濃縮並回收。另一系統為熱游離氨預處理系統,即利用回收得來的濃縮氨氮清洗固體沼渣,並進行熱處理,以破壞溶解其中難以生物降解的絮凝物、細胞外聚合物和多環芳香烴類的天然有機物,從而減少固體廢棄物的總量,提升後續堆肥效果。此外,理大亦有另一團隊研究氨氮發電,呂紹元預計,未來亦可能結合該技術探索氨氮的進一步利用。
該項目拿到Green Tech Fund的資金支持後,預計今年9月1日開始進行中試實驗。呂紹元指出,中試實驗會全流程、連續性地進行,亦對耗電量、溫度控制等環節的成本和利潤進行計算,相信兩年後能提供相關數據給政府進行可行性的評估。
不過,目前香港的廚餘垃圾回收情況仍不樂觀。呂紹元指出,因回收業人工高,且廚餘垃圾回收成本高、利潤低,循環經濟難以建立。他續指,政府目前採用大型處理設施處理廚餘垃圾,如O·Park和焚化爐;其中,焚化爐雖能短期處理大量垃圾,但並不利於資源回收。
垃圾收費可用於綠色科技
呂紹元表示,香港即將推行的垃圾收費已有在韓國、日本等國家實施,但如何使用徵收來的費用是需要探討的。他認為,即便短期內建立更多焚化爐能加快固體廢棄物的處理,但若能把部分徵收費用用於垃圾回收處理等綠色創新科技的研發與應用上,相信更有利於提升本地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