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赤」重要 謹慎投資更重要
王涵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即將發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已預告今年財政赤字或增至超過1,000億元。
香港財赤不能放任持續,一來這非財政健康的應有之義,二來基本法也要求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事實上,疫下逆周期措施,已令香港財政儲備從最高約11,600億元,大幅萎縮35%至去年的7,630億元,從相當於GDP的40.8%降至25%,庫房規模再度縮小。有謂積穀防饑,當經濟變差,肯定要開倉濟民;當經濟好轉,就好應該重新豐富儲備,以防下一個經濟低谷。尤其是世局在變,外圍經濟恐陷高通脹、低增長的滯脹泥淖,香港更須盡快恢復財盈,否則恐缺乏彈藥應對。
另一方面,過去幾年,疫情衝擊經濟,開支大增,讓香港財政幾次出現赤字。而疫後復甦階段,整體經濟和資產市場表現不及預期,進一步拖累了賣地收入和印花稅收入。長期以來,賣地收入是香港財政收入的重要一環,以往每年能帶來超過千億元的進賬,但今年市況疲弱。股市方面,今年以來港股日均成交約1,100億元,同比跌幅超過三成。在樓市、股市雙降溫情況下,政府更應該謹慎投資。
例如「明日大嶼」,在現時經濟環境下,政府應暫時擱置。一來避免財赤進一步擴大,二來向市場發放訊息,樓市供求不會失衡。此外,應全面撤銷樓市辣招,過時的措施沒有必要再堅持。最重要是「做大個餅」,以更有力的措施提振樓市和資產市場,提升投資者信心,更可以再降股票印花稅,「因減得加」搞活市場,把企業及資金引進來,才能有效保持經濟活力,並鞏固市民對經濟前景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