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交投/港大:提振港股流動性 需再壓低交易成本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研究與知識交流)兼金融學講座教授林晨(圓圖)認為,減低股票交易徵費無助增加市場流動性,關鍵在於全面降低交易成本,吸引高頻交易商等不同投資者進場。
特區政府在去年8月底宣布,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以全面檢視影響股票市場流動性的因素,藉而提升香港股票市場的競爭力、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林晨表示,現時港股市盈率不足10倍,較上海及深圳股市為低,面對估值下滑,導致交投不足。他指出,以2015年為例,港股組合中的9%股票出現「零成交」,到2023年增至30%,差於上海及深圳,惟仍較新加坡市場為佳。
在香港市場外資投資者持股比例,按行業分類,醫療、消費品及製造業的持股比例在2021年後大幅增加,反映外資投資者仍在追逐市場熱點。相反,外資持有金融行業的比例在2019年開始減少,科技行業則在2021年開始減少。
特區政府去年將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0.13%下調至0.1%的措施,早前有聲音希望政府進一步下調股票印花稅至0.05%,甚至取消股票印花稅。
不過,林晨認為,計及經紀佣金、股票印花稅及交易成本,香港市場平均每單交易費用要15元,高於美國市場,因此探討如何引入更多新的市場參與者更為重要。
林晨指出,全球利用算法交易(Algorithmic Trading)的比重達70%,香港僅約10%,香港可增加高頻交易量化基金、對沖基金的參與度,提升市場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