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心聲/想一想關心你的人

  圖: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義工細心為求助者提供情緒支援,左為賽嬌,右為Winnie。
  圖: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義工細心為求助者提供情緒支援,左為賽嬌,右為Winnie。

  人死後,不代表一了百了,有自殺者的家屬在事發後十多年,仍然無法忘記傷痛。

  失去至親 與痛苦共存

  「我女兒當時21歲,選擇去另一地方(自殺),12年來,(我)一直起起跌跌,她的離開,對我來說有相當大的打擊,始終沒有辦法將痛苦拿走,唯有選擇共存,唯有跟痛苦一起活到今日。」義工Winnie坦言,曾也想過不再活下去,後來細想,如果自己也選擇離開,對家人的傷害也會很大,難以承受那份傷痛。

  Winnie說,現時透過定期參加義工活動,製作心意卡,勉勵同樣失去親人的求助者。對於青少年自殺問題,她認為,社會各界應該一起去尋求原因,希望社會提供更多資源了解更多,多加聆聽年輕人心聲,「有時他們頑皮,可能只是希望身邊人注意自己。」

  另一位義工賽嬌,兒子在10年前自殺。她憶述,兒子當年患有情緒病,但為了應付會考,連續幾個月沒有按醫生指示服藥,有一日突然走入廚房,跳樓結束生命。

  經歷傷痛後,賽嬌坦言也想過結束生命,十多年來仍然要服食精神科藥物,又透露在新冠疫情期間,她一度因為情緒困擾,也有自殺傾向,幸得鄰居及時制止,「後來想到,如果自己自殺,中心的其他義工朋友也會很傷心,所以就開始打消念頭。」她坦言,已經將中心當作是另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