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萬億級城市」挑大樑\馬浩亮

  地方兩會近期密集召開,各地紛紛亮出去年的經濟成績單。隨着江蘇常州、山東煙台GDP突破1萬億人民幣,內地萬億級的城市已經增至26座,展現良好勢頭。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樑」,納入全局部署。而在經濟大省中,又是這些經濟大市挑大樑。萬億級城市的穩步增長,成為支撐區域經濟和全國經濟的排頭兵、增長極。

  從分布來看,26個萬億級城市包括京津滬渝四大直轄市,青島、寧波、深圳等3個計劃單列市,濟南、杭州、成都、武漢、西安、廣州、南京等7個副省級省會城市,鄭州、合肥、長沙、福州等4個省會城市,蘇州、無錫、南通、常州、佛山、東莞、煙台、泉州等8個地級市。

  粵蘇魯三省已經在內地經濟三鼎甲霸榜數十年,三省的萬億級城市分別有4個、5個、3個,合計佔到全國半壁江山。不過,地區不平衡問題依舊突出。整個東北、華北、西北,僅有京、津和西安共3個萬億級城市。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資源型城市轉型、內陸戰略腹地開發,仍面臨重任。

  2021年中央財經委員會五次會議就明確指出,中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其最突出的特點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正是得益於萬億級城市的輻射引領,長三角、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山東半島城市群成為最富發展活力的地區。可以說,只要萬億級經濟大市實現穩增長,就能保持住全國經濟的基本面。

  而綜觀萬億級城市的蝶變之路,存在諸多共性,諸如改善營商環境,發展新質生產力,拓展和鞏固產業鏈韌性,推動數字經濟與新型製造業融合升級等。舉例來看,常州擁有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6家;作為「電商之都」和「數字經濟第一城」,杭州「獨角獸」企業數量僅次於四個一線城市;重慶去年「新三樣」出口增長翻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經濟」,成為萬億級城市崛起的新動能,這也將對其他地區發揮重要的示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