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人語/望天\姚船
這裏說的,並非欣賞萬道金光燦爛,日出彩霞滿天的壯麗景色;也不是太陽西沉時紅雲燃燒的迷人景致;更非明月皓潔、微風輕拂的夜空。
舊時代科技不發達,農人種田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如遇天災,顆粒不收;倘風調雨順,稻穀滿倉。如今,科技突飛猛進,人類在戰天鬥地中取得巨大勝利,人們對「天時」的依賴大大減弱,但大自然的無常變幻,依然使人憂心。
在加拿大,望天出行,基本上已成為銀髮族共識。家景富裕的老年人,如果還能走動,天一冷,就像候鳥一樣,「飛」到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度假勝地避寒去了。他們坐在和暖的沙灘上曬太陽,透過墨鏡望着頭頂的白雲藍天。當然,大多數老人只能在原居地,與嚴寒共處。大雪紛飛或天氣太冷時,安居家中寂寞看窗外風景,待天晴雪停或氣溫回暖時,才外出走動。
有人說,看一個人身體和心態是不是變老,看他是不是越來越頻繁關注天氣狀況就知道。這話不假。像我,現在每天都看天氣預報。今天的、明天的,還有一周的,然後決定是否開車外出,到超市或是赴約與朋友茶敘。
開車幾十年,雖然未曾出過事故,但幾個驚險鏡頭仍歷歷在目。一次,開車去附近商場。前面十幾米遠一輛紅色車直行,突然一輛小貨車從商場出入口衝出,也許煞車不及,「砰」的一聲,攔腰撞上紅色車。嚇得我腦袋也「嗡」的一響,雙腿有點發麻,坐在車裏一動也不敢動。
另一次是冬日,飄雪後溫度上升,雪片化成雨點。我們開車上路。忽然一隻小松鼠在面前竄過,我本能緊急煞車。也許用力過猛,地上又有「黑冰」,車輪一滑,車頭急轉溜向旁邊。幸而在小街,此時沒有車輛行人。經此一場虛驚,以後我們出門,都是看天行事。
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基本。在加拿大,老年人的福利不錯,低收入或沒進賬者,只要是住滿十年且已屆六十五歲的居民,每月都能領取養老金和補助金,衣食沒大問題。但住和行,卻令人困擾。尤其是冬天,不會開車的,在嚴寒的天氣下哪能步行外出?只能翹首望天,或是靠兒孫輩有空時開車同行。
其實,住的問題,更令老年人頭痛。近些年,不少退休人士選擇來加拿大與子女團聚,照顧孫輩。初時其樂融融,可是當孩子長大,不需大人特別呵護時,矛盾往往就出現了。房子太小,代溝很深,一家人難免經常產生摩擦。如何是好?搬離去租屋,租金難以負擔。回國,難捨親情,且那裏的房產早已處理,如何立足?唯一辦法是申請政府老人大廈。
老人大廈是政府為沒有房屋的低收入長者而建的,租金只需收入三分之一,頗受有需要長者歡迎。問題是,現在能分配到嗎?要等多久?
記得我們剛移居多倫多時,曾和母親去唐人街附近一座老人大廈,探望她在香港時的一位朋友。問起老人如何入住,她說,女兒只為她填了一份表,等幾個月就接通知搬來了。幾十年過去,時局變了,今非昔比。我認識一對夫婦,已申請超過十年,連個音訊都沒有,只能望天卜卦。
每個人頭上都有一片天。是陰是晴,是好天還是壞天,只有親身體味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