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日常/意志力的幻象\米哈

  我經常說到,我是一個沒有意志力的人。我如此強調意志力之缺乏,在於提醒自己不要相信意志力的幻象,以為可以靠所謂的意志力或強大的心靈去壓制慾望,或實踐各種自制行為。

  不相信意志力的人,除了我,還有英國日常語言哲學牛津學派的代表人物萊爾(Gilbert Ryle)。萊爾認為,心靈與意志力都是不清不楚的概念,容易令人將正在努力的過程誤以為是目標。他寫道:「意志不堅定的人容易分心或灰心,老是在找藉口說服自己下次再做,也找不到有力的理由去督促自己行動。」

  你可能會疑問:難道連自制力也是一堂哲學課嗎?是的,因為「人沒有自制」這行為聽起來不太理性。我們明明應該少喝一點酒,卻轉頭又再乾一杯;我們信誓旦旦說要減肥,卻跟自己說「下一餐才節食」;我們害怕工作堆積如山,但一直拖延。

  在柏拉圖的《普羅塔哥拉篇》,蘇格拉底已經對於人們沒有自制力而不解,他指出:「既然你知道或相信另一種做法更好,那便應該會中止當前的做法。」但,我們沒有,我們會給自己藉口繼續喝、繼續食、繼續拖延。

  蘇格拉底不能明白這樣的行為,大概因為他懂得哲學,卻不太懂心理學。人是理性的動物,但也受制於強烈的心理。因此,心理學家認為,與其以虛幻的意志力或自制力來管理自己,更理性與有效的方法是為自己設立「預先承諾策略」(precommitment strategy)。

  換言之,你要事先給你想實踐的目標或行為,立下規範。這種規範,可以有形,例如扔掉家中的藏酒,同時也可以無形,例如確立一些原則。假如你不懂得為自己創造原則,那你也可以參考別人的。

  舉例,若然你要自制的是貪念,不妨牢記蘇軾在《前赤壁賦》的這一句:「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假若那不是你的東西,不要有非分之想,即便是一毫那麼微小也不要拿取。沒有第一個一毫,便不會想要有以後的無窮,這就是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