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智能系統 實時監測水質
【大公報訊】記者李紫妍廣州報道:由於珠三角地區水文、地質條件異常複雜,在此建設大型輸水工程挑戰重重。為最大限度節約土地資源和保證水質,珠三角工程採用地下深埋管道輸水方式,在五六十米深的地下空間安裝輸水管線,以保護灣區生態環境。據了解,較傳統地面輸水方式,珠三角工程節約土地資源約兩萬畝,為大灣區未來發展預留大量寶貴地表空間和淺層地下空間。
珠三角工程連通東西,穿越珠江口,不僅要在水文地質條件複雜的獅子洋區域建設長約6.6公里、最大埋深近60米的輸水隧洞,沿線還有多條獅子洋斷裂帶,面臨多項世界性難題挑戰。對此,廣東省提出將珠三角工程打造成「新時代生態智慧水利工程」,聯合全國頂級機構與院士專家團隊,投入數十台國內自主研發製造的盾構機、掘進機等大型隧洞掘進設備,自主研發多項專利,穩步推進工程建設。
由於工程惠及大灣區超千萬人口,水質安全問題尤其引人關注。據了解,珠三角工程的水情水質監測系統項目由珠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承擔,將根據水資源配置及工程運行調度要求,在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河網區設置水情水質站點設施,通過建設在線監測系統,實現水情水質站點「無人值守、自動運行」,實時監測工程的水情水質及突發水污染事件等信息,為工程供水安全提供預警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