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程師獎」首頒 港科大兩學者上榜
工程科技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19日,「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在京召開,大會對81名「國家卓越工程師」和50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進行表彰,基本涵蓋國家重要科研領域,復興號高速列車研發創新團隊和殲20飛機研製團隊榜上有名。首次開展的「國家工程師獎」表彰,是中國工程技術領域最高榮譽,兩名香港高校科研人員獲得殊榮,分別是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教授蘇權科、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張利民。表彰大會上,港珠澳大橋工程總工程師蘇權科等獲獎代表發言。蘇權科表示,這次表彰將激發各界人士深入工程領域探索創新,推動工程教育的發展,實現「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公報記者 馬靜、黃寶儀
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發展的創新主體,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了解,黨中央、國務院決定今年首次開展「國家工程師獎」表彰,是為了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打造新時代卓越工程師隊伍,強化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建設,激勵動員廣大工程師奮進新時代、建功新征程。
表彰名單凸顯企業科創主體地位
「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對象名單包括81名「國家卓越工程師」,50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基本涵蓋了國家重要科研領域,從建築、能源與化工領域到裝備製造領域,從信息電子領域到農醫與環境領域……這些受表彰的卓越工程師們覆蓋了很多重點工程領域。來自企業的個人和團隊佔比較大,凸顯了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
兩名香港高校科研專家獲得「國家卓越工程師」表彰。其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跨海工程與綜合交通研究所首席工程師、智能交通學域實踐教授蘇權科還作為獲獎代表上台發言。
蘇權科表示,這份榮譽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港珠澳大橋建設工程的充分肯定、對廣大工程師的關心重視。他表示,將繼續發揮自己多年的工程經驗及與港澳合作經驗,努力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更多傑出的工程師,不斷提升中國工程師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
堅守18年 將「不可能」工程變「可能」
從年富力強到兩鬢斑白,時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的蘇權科在崗位上堅守18年,帶領團隊破解一項項世界難題,完成了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建設,把眾多國際同行眼中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完成港珠澳大橋工程後,蘇權科選擇來到港科大(廣州)擔任首席工程師和實踐教授。
對於國家今年首次開展「國家工程師獎」表彰,蘇權科認為「對我個人,以及現在在港科廣的工作來說,還是一種很好的鼓勵和鞭策。」蘇權科解釋說,「國家強調高質量發展,大量工程師在各行各業工作,但是工程師的付出、價值還有待發掘。」他理解這次表彰背後的厚重,不僅僅是國家對工程師及其團隊創新成果的認可和禮讚,也將激發各界人士深入工程領域探索創新,推動工程教育的發展,實現「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
另一位獲得「國家卓越工程師」表彰的香港高校科研專家,是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張利民。作為香港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主任、離心機實驗所主任,張利民主要從事滑坡泥石流機理及風險控制、堤壩安全、岩土工程可靠性設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