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建教育樞紐 利高質發展
立法會昨日通過積極建設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為香港教育訂立一套全面的戰略發展構思的議案及修正案。議案建議從不同範疇層面入手,進行策略檢討,做到教育對外產業化。事實上,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如何讓本港高等教育「走出去」,將各地未來精英「引進來」,是本港繼續發揮國家對外窗口和連接全球「超級聯繫人」作用 ,以及令經濟持續蓬勃發展的一項關鍵因素。
提出議案的鄧飛議員表示,積極建設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應為香港教育訂立一套全面的戰略發展藍圖,包括進一步開放高等教育、職專教育和基礎教育的非本地生學額,編製香港教育國際化的年度報告,分析每年不同教育階段、學術教育和職專教育吸引外來學生的人數、成本效益和對應的策略檢討。他和多名議員均關注到本港高等院校對外宣傳不足,國際品牌形象與其具備的國際一流水平並不相稱。
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是中西薈萃的國際化大都會,百多年來東西方文化及生活方式共冶一爐,教學質量、課程和研究均屬國際最高水準,院校和師生的表現長期獲國際高度肯定,加上與內地聯繫緊密,這些都是吸引眾多海外人才慕名前來求學的獨特優勢。隨着國家倡議的「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入,香港在推動建設國際教育樞紐方面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元化的生源,應適時進行策略性調整。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在回應議案時表示,現屆政府尤其重視支持本地專上院校吸引更多海內外學生來香港升學,措施包括增加「一帶一路獎學金」名額,吸引更多優秀的非本地生來港升學,並將致力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吸引內地及海外優秀的教育機構在香港設立分校或合作項目,通過區內共享資源和產業聯動提升協同效應。
不過,蔡若蓮昨日沒有談及如何挽留非本地畢業生留港發展,但這方面亦是建設國際教育樞紐的重要一環。現今社會普遍面對人才荒,政府應加大資源投放在非本地畢業生的升學及就業輔導,放寬對兼職及實習限制,鼓勵他們永久留港發展,從而為本地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長遠亦有助於提高本港區域合作及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推動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