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擷英/金嵌松石佛窩\閒雅


  上周筆者在澳門觀賞了音樂大師譚盾的視聽交響音樂會《敦煌·慈悲頌》,隔天順便參觀了澳門藝術博物館的故宮文物年度大展「吉祥殊勝──故宮與扎什倫布寺珍藏文物展」。自一九九九年澳門回歸祖國起,澳門藝術博物館得到故宮博物院的支持,二十多年來合作無間,合辦的故宮珍藏展覽已發展成一個文化品牌。

  本年度的文物大展,精選故宮博物院和西藏扎什倫布寺一百三十七件珍藏,為港澳觀眾帶來首次於境外展出的以「歷代班禪大師」及「宮廷佛教藝術」為專題的展覽。

  扎什倫布寺是歷代班禪的駐錫地,在清代,皇帝尊崇藏傳佛教,歷世班禪與故宮因相融相通的藏傳佛教文化而相連。現存故宮博物院和扎什倫布寺的文物,就是關於這段歷史記憶最重要的見證。如今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藏傳佛教文物中,既有清宮造辦處的精良製作,也有蒙藏地區進獻而來的珍貴作品。展出的這件「金嵌松石佛窩」(附圖,局部),就是第六世班禪額爾德尼向宮廷進獻。

  佛窩,又稱「噶烏」,為藏語音譯,多指掛在頸上或背挎式的佛盒飾物。藏族僧俗為了能隨時隨地禮佛,常隨身攜帶小型佛窩,裏面大多供有佛像、護法神像或護身符。

  當地的佛窩一般以銅成造,清代宮廷則多以金銀為材料,嵌綠松石、珊瑚、青金石等,顯得更為華貴。就如這件金嵌松石佛窩,整體呈圓盒狀,盒蓋嵌滿圓形綠松石片,圓盒兩側有可拆卸雙耳,供穿繩佩戴。盒內填染青綠木雕山洞,綠救度母面部泥金,遊戲坐,供於佛窩中。由文物所附紙籤可知,此佛窩為慶賀乾隆皇帝七十大壽的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