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從元旦到春節\胡一峰

  一年之中,最耐咂摸的一段日子,大概是從元旦到春節吧。元旦是日曆本上的一年之始,但在我們心中,過了春節,新年才算起了頭。在我老家,元旦、春節,都叫「過年」,為了區分,前者叫「陽曆年」,後者叫「陰曆年」。說起「陽曆年」,我們總帶幾分公事公辦的氣息,「陰曆年」才是親切體己的。從陽曆年到陰曆年,彷彿在外應酬的人,明明剛從滿桌酒席下來,卻又躲進自家廚房再吃碗泡飯,胃裏才暖和,心裏才踏實。

  過兩次「年」,是社會和文化轉型的結果,顯露出百餘年歷史變遷的遺痕。「陽曆年」進入中國,源於海禁大開後的中西交流。民國時期,激進的趨新者曾有廢止春節的嘗試,但不能成功,文化傳統之堅韌,可見一斑。元旦,是對遠方來客的迎接,循例而為,行禮如儀。春節,才是我們與祖先的「血脈默契」,是中國人真正承認的過年官宣。雙節並行,體現了一種包容。大家對過兩次「年」不僅習以為常而且樂此不疲,多幾天假期,有更多的理由親朋相聚、互相祝福,這雙倍的快樂,有誰會拒絕?

  從元旦到春節,或長或短,大抵一個月左右。這段日子裏,時間老人腳步不太穩。有時候走得很急,元旦分明才結束,工作欠賬還沒還完,春節竟又到了。如同監考官的終場提醒似乎話音剛落,交卷的鈴聲已急吼吼地響起,只好擱筆起身,回望沒寫完的卷子,留下不少遺憾。有時候他又走得極慢,一天又一天,無所事事吧,心有不甘,做點啥吧,提不起興頭,捱得人心焦意躁,幾欲抓狂,春節才姍姍來遲。

  不管怎麼樣,這個把月很值得我們珍惜。新歲月的大幕馬上正式拉開,過往的心緒需收納安放,將來的生活或許依然很「卷」,又或許在過完後被證明並沒有什麼新意,但當它快步走來時,還是忍不住讓人期待,想為它做一些準備,哪怕只為對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