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各展所長加強合作 共建灣區人才高地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展開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訪問行程,昨日出席《關於推進粵港人才合作的框架協議》的簽署儀式,與廣東省有關領導共同見證建立「粵港人才合作協調機制」,統籌人才戰略協作、人才培養、人才成果共享等多方面,這是打造大灣區人才高地的必要之舉,對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成為世界級創新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是富有活力及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根據《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四年蟬聯全球第二位,足見三地科創發展潛力無限。人才「蓄水池」是持續引領創新的關鍵,大灣區內各城市優勢不同、定位不同,在人才吸引、培養等方面各具特色,各展所長,推進人才交流協作,強化優勢互補,可以達到「1+1大於2」的效果。
香港作為國家最前沿和高度開放的國際化城市,具備足夠的條件擔當國際人才樞紐和大灣區人才門戶的角色,匯聚大灣區發展所需的國際優秀人才。過去一年,特區政府的「搶人才」措施取得豐碩成果,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和經優化的其他人才入境計劃共吸引逾22萬人申請,當中超過13萬宗獲批,約9萬名人才已抵港,這充分展示了香港對各類人才的強大吸引力。
香港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具有很強的優勢。香港的教育是國際化的,更有五所位列全球百大的高校,堪稱全球頂尖高校最集中的地區。這些高校像磁鐵一樣吸引着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青年。香港的多所大學亦在廣東境內設立分校,擴大了人才培養的規模,有力提升了大灣區創新能力,這正是「以港之所長、貢獻國家之所需」的有力體現。
特區政府去年十月成立人才辦的實體辦公室,體現了對人才的重視。人才辦的重點工作之一是推動大灣區人才交流、培訓、研討、項目對接等活動。人才辦將於今年五月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向全世界展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香港邀請廣東省及灣區其他城市的政府部門、人才機構及企業參與這一盛會,因此這也是展現大灣區活力及推動區域招攬人才交流合作的契機。
大灣區各個城市都在為吸引人才而各出奇謀,如何避免惡性競爭,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需要粵港雙方加強溝通協調;另一方面,大灣區作為一個整體,承擔國家眾多重點科研項目,建立了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有些項目需要各方合作才能完成。正如有識之士指出,有必要建立一個大灣區人才交流平台,做到人盡其才。還有,建立人才成果共享機制,可以避免項目重疊,有助提高資源和人才的利用效率。
隨着粵港人才合作協調機制的建立,為人才平台共建、育才資源共用、人才成果共享創造了條件。在此機制下,雙方可統籌制定促進人才培養一體化的戰略規劃或協作項目,統籌各項人才培育的政策方案,進一步強化大灣區人才「自我造血」的功能。
中央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寄望甚殷,除了人才合作,未來粵港將繼續本着「優勢互補 互利共贏」的原則,不斷推動雙方合作交流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高水平發展,全力將大灣區打造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