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電子駕照姍姍來遲 智慧城市仍需加油

  運輸署昨日宣布將推出兩種電子牌照,分別是電子車輛牌照、電子駕駛執照,前者於年中推出,後者年底或明年初啟用。紙本牌照將被電子執照替代,標誌着香港在推動電子政務建設方面又邁出了一步。

  駕駛者需要攜帶車輛牌照和駕駛執照等證件,以備查核,就像一般市民出門需要隨身攜帶身份證一樣。但怎麼說都好,攜帶紙本實體牌照並不方便,一旦遺忘或丟失,更會惹來麻煩。有了電子駕照就方便得多,通過加密二維碼,執法人員可使用流動裝置核實。電子駕照是國際大趨勢,內地在這方面的發展更是快人一步。廣東省於2021年已實施電子駕照,到了2022年,電子駕照在內地全面實施。對有兩地車牌的香港居民來說,只要申請內地駕照電子版,儲存於手機,到內地各省市旅行都不需要攜帶實體駕照。

  相比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內地九城市,香港在電子駕照方面好事多磨。運輸署牌照事務處長期大排長龍,引起不少怨言,復被審計署批評。立法會亦曾專門討論有關問題。署方其後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擴大牌照服務電子化,修例推出電子許可證、電子車輛牌照、電子駕駛執照等,並提出時間表。

  電子駕照提上日程表,值得歡迎,這也提醒特區政府其他部門須加快電子政務的建設。事實上,電子政務包羅萬象,包括預訂政府康樂服務設施、報稅、借閱圖書、查閱繳納電費、煤氣費、水費等等,亦涵蓋申請政府津貼例如學生資助、長者生果金等。政府為此建立了統一的電子政務平台「智方便」,提供160項線上服務,只要一個密碼就可以搞掂。

  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程序繁瑣等原因,「智方便」自2020年底推出以來,下載量只有約200萬,覆蓋全港人口約三成,實際使用量更低。不少人下載「智方便」後覺得不好用,束之高閣。政府宣傳登記「智方便」,「生活更方便」,實現「一網通」目標,惟與市民的體驗有差距,以致落得「至不方便」之名。優化「智方便」的使用生態已是當務之急。

  特區政府重視「智慧城市」建設,施政報告提出加快數字政府建設,並與廣東省積極協作促進兩地政務「跨境通辦」。去年底,粵港兩地正式啟動「跨境通辦」。香港居民身處香港,或身處香港的內地居民,可使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政務服務,包括人才引進、就業創業、養老服務、稅務申報、企業經營等。另外,在香港設置「粵智助」自助機服務,方便辦理廣東省的政務服務;在廣州市及深圳前海設立「智方便」登記服務櫃台,便利在內地工作和生活的香港居民登記「智方便」。

  去年底,進一步提升大灣區營商環境的「三年行動計劃」公布,當中強調要加強智慧化應用和改造,推動城市運營和管理服務平台建設,提供更多線上生活服務和辦事便利。這個三年行動計劃,為特區政府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標。

  數字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各國各地爭先恐後。香港起步較晚,需要加快發展速度,跟上時代潮流,這是優化香港營商環境、提升核心競爭力和便利市民的必行之路。各界期待即將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有更多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