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權門檻降至九成 換地申請添兩宗
下圖左:位於天平山村以北的換地申請(紅圈),據悉由新地或有關人士持有。下圖右:位於河上鄉以南的換地申請(紅圈),是嘉里建設年前斥約5億元收購農地及祖堂地而來。
特區政府寄望以原址換地方式吸引發展商協助加快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步伐,雖然日前有3大財團放棄在粉嶺北及古洞北的換地權利,但也有兩幅土地因特區政府剛修訂原址換地安排而得益,料可提供共約1500伙。/大公報記者 林志光
特區政府為更好善用市場力量將北都區發展提速和提效,於上周修訂原址換地的安排,由原要求申請者必須完全擁有申請土地的業權,改為只要換地申請人已擁有指定發展用地內九成或以上的私人土地,特區政府便會考慮助其收回餘下的少數第三方土地,並批予申請人作統一發展,促成更多布局完整的換地申請。
由嘉里及新地持有
經此修訂下,原只有7宗可通過換地要求的申請,變為9宗。地政總署日前也將新增2宗的基本位置上載於網頁。其中1宗是在古洞北新發展區內,位於河上鄉以南,是嘉里建設(00683)年前斥約5億多元收購農地及祖堂地而來。該幅土地現規劃為住宅(乙類)用地,地積比率達4.2倍,可建樓面逾50萬方呎,料可提供約1000個單位。
另1幅土地則在粉嶺北新發展區內,位於天平山村以北,據悉由新地(00016)或有關人士持有,佔地約10萬方呎,現規劃為商業/住宅發展暨公共交通交匯處。有關發展商在2019年時已向城規會申請上調總地積比率至4.2倍,其中擬建住宅樓面約25.68萬方呎,興建2幢24層高住宅大廈,提供近500個中小型單位。不過,發展商稍後撤回該申請。及後特區政府調升整個新區的發展密度後,該地現時的總地積比率約3.7倍,住宅樓面佔約26萬方呎,料同樣可提供約500個中小型單位。
特區政府會就該新增2宗申請,盡快批出換地條款及補地價金額予發展商考慮。至於早獲接納原址換地的7宗申請,特區政府早前已就其中6宗批出相關條款及補地價金額,惜有關發展商,於達去年12月31日限期時,都未有回覆接納補地價,因此,特區政府隨即公布,地政總署按「加強版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的既定安排,在短期內盡快收回相關土地,及平整土地後,再透過合適安排例如公開招標批出土地作住宅發展。
恒地拒接納換地 補價過高
6宗申請中,恒地(00012)佔其三,據其年報披露,3幅土地位於粉嶺北,涉及總地皮面積約72.9萬方呎,料總可建樓面約達427.7萬方呎。恒地發言人表示,集團未有接受粉嶺北項目的原址換地建議書,主要原因是相關土地未有七通一平的配套,發展期長達七年以上,補地價金額又過高。然而,今次決定並不影響集團推動其他新界項目的發展,和期待本港有更好的明天。
另3宗皆在古洞北,分別是長實(01113)所持有兩幅土地,及資策夥(00497)泛海(00129)共持1幅土地。至於第7宗由新世界(00017)及有關人士申請,早前已承諾會採標準補地價完成換地程序。
上述7宗早期申請的原址換地個案,料共提供9000多個住宅單位,不過隨6宗棄權後,新世界的土地,料只提供約2000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