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5%中學生曾有意自殺
教界籲課業「減負」 建正向校園及家庭
衞生署昨公布2022/23學年學生健康服務周年檢查主要結果,因心理和行為問題需轉介處理的學生比例,由4年前的1.1%大增至1.8%,更有逾5%中學生自稱在過去12個月有計劃或曾試圖自殺。多位教育界人士昨指,學業與功課問題是導致學生壓力主因,部分家長贏在起跑線心態更加重子女心理負擔,建議教育局應帶頭為課程或課業「減負」,學校亦應多透過音樂、體育等內容幫助學生紓壓,並完善價值觀教育,讓下一代學懂抗逆與放鬆的平衡,社會亦應思考如何支援學校及家長建立正向校園和正向家庭,助孩子健康愉快成長。
衞生署轄下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在2022/23學年為全港23.3萬名小學生和9.7萬名中學生進行周年檢查。其中在精神健康方面,數據顯示有1.8%學生因心理和行為問題而需轉介到健康評估中心、專科診所或其他機構,較疫情前的2018/19學年1.1%大幅增長。此外,透過自我評估問卷,分別有2.8%和1.3%學生稱,在過往12個月有計劃或曾試圖自殺,如只計中學生,則比率更高,分別為3.7%和1.6%。
部分家長過度重視比較競爭
衞生署強調,各學生健康中心的醫護人員已加強留意學生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需要,並會為學生提供個別輔導和建議;而2022/23學年期間,相關青少年健康服務計劃團隊亦到訪了279間中學,以外展活動方式促進學生的身心社交和精神健康,協助建立基本生活技巧和抗壓能力。此外,政府已設立「情緒通」18111精神健康支援熱線,24小時一站式支援情緒困擾者,並已推出學校為本三層應急機制,及早識別和支援有高風險的學生,以提供適時協助及尋求專業的輔導或治療服務。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昨指,面對當前的學童精神健康問題,減輕過重的課業和心理負擔已經刻不容緩,建議教育局帶頭「減負」,精簡課程內容達到有效學習,而非「一味靠多」。他又說,部分家長贏在起跑線和過度重視比較競爭的心態,也在蠶食子女的身心狀態和學習動機,呼籲家長顧及子女感受與承受能力,「多給鼓勵與肯定,不應只以分數論定孩子的成就。」
前線教師出身的立法會議員郭玲麗則直言,是次結果反映的情況讓人擔憂,認為除要及早識別有心理和情緒健康問題的學生外,政府亦可考慮在學校、地區康健中心設立輔導專業人員崗位,為有需要學童進行深層次輔導服務,協助處理精神和情緒問題;此外亦應思考如何協助學校建立正向校園、協助家長建立正向家庭,讓孩子健康愉快成長。
另外,周年健康檢查服務結果亦顯示學生的視力近年有所下降,尤以低年級生情況較明顯;需佩戴矯視工具的小一生比率由2015/16學年至2019/20學年維持在11%,但於2020/21學年則升至15%,並持續至2022/23學年。
數據亦顯示,小學生及中學生的超重(包括肥胖)檢測率於2022/23學年持續高企。在新冠疫情前,兩組學生的檢測率分別為17.4%及19.9%,於疫情期間則分別上升至20.6%及22.1%,其後於2022/23學年分別輕微回落至19.5%及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