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織復織織

  羅文華 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

  我中學畢業後曾在兩家與紡織行業有關的企業做暑期工。前月我參加由理工大學學生事務處舉辦的「織織復織織」參觀活動,發覺現時紡織業的技術有很大改變。

  理大歷史悠久,其辦學方針是「勵學利民」,對香港的實業發展作出很大貢獻。早在1957 年,理大已在時裝及紡織的教育和研究上走在前沿。早前,理大將紡織及服裝學系升格為學院,成立時裝及紡織學院,銳意培育時裝創意人才,我們當天參觀的就是這個學院的工作室。

  在第一間工作室,主管介紹:「這裏有幾個一年級女生學習用傳統機器織衣,但這種機器及方法已不再存在,紡織從人手變成電腦操作,用機器按電腦程式織衣。為什麼仍然要學生學習人工織衣呢?因為只有這樣,她們才能弄通整個生產過程的細節及應注意的地方,以便日後操作機器遇上問題可以自行研究解決。」他又指着一個正在專心觀察一部新式紡織機的女學生說:「她是我校的哲學博士生,探索、研究這部紡織機已有一年。」我頓時覺得,做學問真不容易!

  在第二間工作室,負責人介紹一部機器如何用鐳射光印出各色各樣的花紋。而在第三個工作室,很多學生伏在紙板上設計服裝式樣,她們聚精會神,一絲不苟。負責人介紹:「許多四年級學生往往帶同睡袋及飯盒,在這裏通宵達旦工作。」她們是在畢業前作末段衝刺,熱誠可嘉。

  理大作育英才,在多個行業上發光發熱,如蜚聲國際的時裝設計師譚燕玉,便是畢業於理大設計系。而該學院的願景是成為國際知名的時尚樞紐,同時亦把握大灣區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