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2024年,中國仍是全球經濟主引擎\宇 文

  送走2023,迎接2024。世界局勢依然動盪不安,全球經濟復甦同樣複雜嚴峻。各大機構對來年經濟成長的預測樂觀者少、謹慎和悲觀者眾。但是,無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皆認為中國經濟仍是全球亮色,是全球經濟主引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分別將2023年、2024年的中國GDP增速預測值從5%、4.2%上調至5.4%、4.6%;經合組織則將去年中國GDP增速預測值從5.1%上調至5.2%。

  國際組織均看好中國經濟

  2023年,中國對全球經濟成長貢獻約三分一。經合組織、高盛、瑞銀、亞洲開發銀行、摩根大通等機構對2024年中國經濟的預測在4.6%至5%的區間,全球經濟則處於2.5%至3%的區間。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已很難維持全球經濟成長的平均數。

  全球各大機構對世界經濟和中美等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成長預測會進行動態調整,除非發生「黑天鵝」式的市場震動或出現失控的「灰犀牛」事件,世界經濟大方向不會改變。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2013年至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成長的平均貢獻率達38.6%,超過七國集團(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加上去年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達到三分一,這既凸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也是中國經濟的韌性所在,更顯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引擎的強大慣性。

  各大機構看好中國經濟,和美西方政媒不斷唱衰中國經濟形成對比。前者基於專業分析,後者摻雜政治偏見。雖然兩種觀點截然對立,但也蘊含着全世界對中國經濟的高度關注。2023年,中國經濟實現約5%的經濟成長已無懸念,甚至會超出預期。這為2024年中國經濟成長打下了良好基礎,也是全球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的原因。

  去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24年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政策目標,特別是注重補上房地產短板,而且提出了新質生產力理念。因此可預料的是,限制中國成長的短板要素將會補齊,穩定中國經濟成長的內生動能將會恢復,提振中國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將會更加有力。

  首先,房地產市場和市場擔憂的通貨緊縮風險將逐漸出清。2023年,透過中央和地方一攬子宏觀調整政策托底,頭部房企資金鏈斷引發連鎖反應和憂慮基本遏制。雖然房地產市場依然處於整固階段,但房地產市場基本上實現軟着陸。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提「房住不炒」而是「三大工程」(保障性住宅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建設、城中村改造),意味着政府主導「下場」推動以民生為本的房地產工程,不僅凸顯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傾向民生,也在糾偏資本主導的房地產市場的風險,發揮有效財政改善民生安居以及擴大內需市場的多維效應。

  此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滿足不同所有權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解決了供給側資金鏈斷的外溢風險,也起到了保交樓、保民生的作用。此外,針對CPI、PPI低位運行引發的通縮擔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這給貨幣政策貨幣靈活適度、精準有效提供了更多空間。

  其次,新質生產力理念的提出,不僅給供給面創新驅動提供了助力,也將提升中國在生物製造、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打造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這也是提升中國內生動力的有效手段。從新能源車和光電產業在內外兩個市場的表現來看,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助推中國高品質發展,也是應對美國對華高科技供應鏈孤立和產業鏈圍堵的有效手段,更為全球新產業發展和布局提供了中國範本。

  產業突破提高出口質量

  其三,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動力輸出更平穩。2023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GDP的貢獻超過83%,這還是在房地產市場萎縮、CPI低點運作、居民消費意願不足的情況下所錄得的數據。2024年,隨着國家穩健經濟、促進消費一攬子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加上新質生產力的引領,消費動能對中國經濟的引擎作用穩中向好。2024年,積極的財政適度加力,且投資方向更加重視提質增效,或投放民生領域,或精準投放於「三農」和實體經濟,或支持人工智慧、綠色發展等新興產業,不再「燒錢買成長」,而是精準投放求實效,投資效應令人期待。2023年10月、11月,中國出口開始止跌回升,除了出口「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質」的提升,即出口產品從低附加價值的以紡織品為代表的「老三樣」,轉變為以高附加價值、高科技含量的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子產品為主的「新三樣」。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地位沒有改變,而且在穩固美、歐、日、韓、東盟等傳統貿易夥伴的基礎上,強化了和「一帶一路」和金磚國家的貿易聯繫。出口動能或有波折,但平穩發展的大趨勢沒有改變。

  體制優勢、政策合力和執行有力,助力中國經濟強化內功;敢於博弈和善於鬥爭的硬核實力,則助力中國突破各種複雜糾結的大國掣肘和利益藩籬;開放包容的大國心胸和共享發展紅利的全球思維,則是中國經濟永續發展的外部來源。中國經濟好,也是全球經濟好的願景。

  國際關係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