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間信仰文化為紐帶  海內外學者共議「三山國王」文化傳承發展

◆ 揭陽三山祖廟。
◆ 揭陽三山祖廟。


◆ 學者們熱烈討論。
◆ 學者們熱烈討論。

  11月4日,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主辦、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處、廣東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嶺南文化傳播研究院協辦的「兩岸·三山·四海」三山國王學術研討會在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舉行。 文/陳亮、王瑜瑛

  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 學者金句頻出

  千年「老」傳統文化,如何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研討會的圓桌討論環節,學者們提出了各自的見解。

  梅州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院長、教授肖文評指出,三山國王作為山神,反映了中華民族敬畏自然的傳統,其愛國愛鄉、保護村莊、守土有責的精神為民眾樹立了家鄉觀念,其提倡的公平、正義、公道的精神在當代也有重要的價值。

  高雄科技大學教授謝貴文認為,民間信仰對國家、社會、人民來說都是重要資產,擁有生存功能、整合功能、認知功能。

  華南師範大學教授陳賢波說,三山國王的歷史既是一部民間信仰的歷史,也是一部地區開發的歷史、社會經濟史,還是一部中國歷史和文明互鑒的歷史。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吳孟顯發現,老百姓也常常把三山國王當成人際交往中的一條重要社會紐帶。

  廈門大學教授連心豪建議,三山國王也可以借鑒媽祖信俗申遺的成功案例,海峽兩岸共同攜手努力。

  韓山師範學院副教授歐俊勇分享,作為揭陽文化的一部分,三山國王其實「很生動」,要走到田間地頭才有真實感受。

  韓山師範學院副教授溫建欽表示,學生們對三山國王文化很感興趣,並研發了相關的文創產品。

  台灣清華大學教授陳麗華提到,要讓年輕人了解傳統文化,就要利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

  福建師範大學教授林國平總結,三山國王等民間信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倍加珍惜。

  《從三山到四海》三山國王文化紀錄片片花首映

  會上還舉行了《從三山到四海》三山國王文化紀錄片片花首映式。紀錄片團隊奔赴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廣東、廣西、台灣等地方三山國王宮廟,記錄三山國王祭祀文化的傳承與變遷,展示三山國王文化千年積澱的深厚歷史價值、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