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魔笛遇上五行 兒童劇場新嘗試


  遙遠的五行宇宙中,金、木、水、火、土「五行小生物」保持着和諧的生活,直到十指琴魔突然降臨,平衡被打破。為了恢復平衡,小生物要運用五行相生相剋之原理,重新學習它與身體、自然、宇宙之間的關係……

  文:記者 尉瑋 圖:進念·二十面體提供

  「進念·二十面體」(進念)即將在「國際綜藝合家歡2023」中帶來創意兒童劇場《魔笛五行:金木水火土》,將藝術科技與中華文化相結合,讓小朋友在莫扎特美妙的音樂中,沉浸式體驗「五行」及其背後的奧秘。

  培養兒童抽象思維認識世界

  進念向來以跨界別跨媒體的藝術實驗著稱,近10年來亦將目光投注在兒童藝術的創新與探索之上。「實驗藝術和兒童藝術其實有很多共同點,」進念聯合藝術總監、《魔笛五行》編導胡恩威說,「二者都比較注重抽象式的思維。小朋友想事情沒有那麼多框框,很多時候其實更加開放。我們最近做很多兒童劇場研究,發現日本或者歐美,他們的幼兒教育不是讓小孩學習『扮大人』先的。一般是小學才開始學寫字,幼兒時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習顏色是什麼,聲音是什麼,泥土是什麼,大自然是什麼……」他分享道,針對小朋友的藝術創作,重在開發小朋友對於視覺、聽覺、美感的基本認知,未必是一定要輸出一個什麼特定的故事。

  進念一直在做的劇場實驗,則是在嘗試令觀眾脫離既定的敘事框框,去看藝術最單純的樣貌,並用自己的感覺去感受藝術,而非一定要通過故事或者人物去理解。從這點來說,二者在創作的概念及目標上其實異曲同工。

  而多年來,進念在實驗劇場中與中國傳統藝術特別是京崑藝術的跨界合作,亦讓胡恩威發現中國傳統藝術亦着重抽象思維及綜合性表達。「和很多京崑的老師合作,我們發現中國傳統藝術本身是有一種先進性的。它不是西方的敘事體,而是着重某種抽象思維。比如詩歌,比如繪畫,比如戲曲,很多時候不是講一個故事,而是描繪一種情感,或者表達意境,多過像西方式具象的表達。它的表演形式也和西方不同,沒有將一些東西分門別類得那麼厲害。中國藝術的源頭很着重綜合性,比如戲曲有唱念做打、有動作、有肢體、有聲音、有戲……」

  「我們覺得,如果可以讓小朋友從小培養自己的抽象思維,大了以後對藝術的吸收可能會好很多。」胡恩威說。

  《魔笛》融入多媒體大變身

  從2010年開始,進念嘗試在《魔笛》中加入不同元素,近年來更加着重最新藝術科技的運用。2010年的《魔笛》融入了「木積積」動畫,以多媒體投影技術讓角色栩栩如生呈現於舞台之上。2019年《STEAM之四大發明》則使用了AR技術,讓幼兒可以與演出互動。2021年《BAUHAUS魔笛》融入呼拉圈舞蹈、動畫與動態追蹤技術,讓大小朋友在莫扎特的音樂中暢遊Bauhaus學院的創意世界。2022年的《Soundscape魔笛》則用最新的音響系統Soundscape(聲音景觀)來打造沉浸式體驗。到了今年的《魔笛五行:金木水火土》,則透過唱遊與多種藝術科技的運用,讓小朋友打開五感,全身心去體驗什麼是五行,以及它背後的傳統人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