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線上/用ChatGPT 大學紛推指引 蔡若蓮:關注研究人員操守
ChatGPT近期成為教育界具爭議的話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表示,教資會資助大學已採取不同措施,應對這項科技對教學及研究的影響。她指出,研資局會持續留意生成式的人工智能(AI)以至其他新技術的發展,以及世界各地學術界的應對方式,以確保研究操守制度能切合實際情況。
現時本港已有五間大學對學生採用ChatGPT,提供針對性指引。有教育界人士指出,ChatGPT的數據主要來源於西方的搜索引擎、網站,故有關特定文化的內容生成並不理想,認為需要有「中國化」的人工智能內容生成工具。\大公報記者 蘇薇
到目前為止,嶺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大學已向教學人員及學生提供針對性指引,闡述對授課課程學生在學習作業或課程評核期間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立場及規定,而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則正籌備於短期內推出相關指引,各大學並將透過不同方式監察違規運用該技術的情況。
蔡若蓮指出,為加深教學人員及學生對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所涉爭議的理解及認知,多間大學正舉辦多場涉及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議題的研討會、講座、專題討論及互動工作坊等活動。各大學亦正計劃透過更多活動及不同渠道,進一步鞏固師生對學術誠信的重視。
學者倡研「中國化」生成式AI
在研究方面,她強調,研究資助局(研資局)高度重視研究操守,一直要求研究人員恪守最高的操守標準,各院校亦已按院校自主原則制定內部程序,以調查和跟進涉嫌不當研究行為,研資局會持續留意生成式人工智能以至其他新技術的發展及世界各地學術界的應對方式,以確保研究操守制度能切合實際情況。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昨日參加由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嶺南大學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和周文港立法會議員辦事處合辦的「ChatGPT等人工智能內容生成工具為高等教育界帶來的新思考」講座中,他在該活動中提到,ChatGPT對有關特定文化的內容生成並不理想,「例如搜索中國文化相關的內容時,由於ChatGPT的數據主要來源於西方的搜索引擎、網站,生成的內容未必準確」,需要有「中國化」的人工智能內容生成工具。
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常務理事、港專學院協理副校長林森博士主持該講座時則表示,以ChatGPT為首的多個人工智能工具給諸多行業和技能帶來挑戰,教育界亦不例外,但相信隨着時間推移和教學經驗進步,將來大學對人工智能的應用會有更好地指引。
冀提升教學質素和學習成效
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主席、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張澤松博士提到,校園中教學科技的應用不止ChatGPT,學界基本認同和歡迎ChatGPT的應用,並希望能提升教學質素和學生學習的成效。
全國政協委員、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立法會議員劉智鵬教授認為人工智能只是幫助學習和研究的工具之一,學界應該更加「勤力」,適應現代科技的應用,提高研究的效率和產出,推動科研水平提升。
立法會議員、嶺南大學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總監周文港博士指出,ChatGPT在知識轉移方面有諸多好處,惟可能存在數據偏差問題,學生亦有可能出現抄襲和學術不端的風險。因此他強調,教育學生有效應用ChatGPT時,需特別教授其辨別信息的真偽,再三考證,探查來源,比對引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