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重傳統文化 強化身份認同
劉仲恒 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再出發共同發起人
農曆新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節日,是界定我們國民身份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保留並推動傳統文化對強化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十分重要。
文化是人們一生中不斷在頭腦裏進行的集體編碼過程,這個過程發揮了辨別功能,把一群人和另一群區分出來。可是,有文化的傳承並不意味着可以自動接受。舉例說,一個在美國出生和長大的中國人,就可能被一套完全不同的文化所渲染而認為自己屬於另一群人。
保存和推動傳統文化非常有助於人們營造對國家的身份認同感,而文化作為頭腦的編碼過程可透過多種方式展現出來,例如節慶、儀式和價值觀等。像農曆新年這麼一個重要的日子就是傳統節日的一個主要元素。
正因為文化有着這麼強大的模塑能力,筆者認為有必要盡早讓香港的年輕一代學習和認識中華文化。只有把正面的文化元素都「內化」了,才能讓他們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繼而建立起良好的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例如本港的學校加強教育學生的國家觀念,鼓勵學生從小就正確認識國家歷史、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尊重包括國旗、國徽和國歌在內的國家象徵和標誌,這樣便可以從小建立起小朋友以至青年人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此外,推動傳統文化也可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強化傳統節日習俗、飲食、藝術、建築、道德倫理等的文化元素,有了濃烈的氛圍,自然有助孕育出更堅實的歸屬感。多接觸中國的傳統戲曲、剪紙和水墨畫,及多練習和欣賞中樂,對小朋友及年輕人都很有用。
筆者認為,香港特區政府有責任在學校和社會上積極推動愛國和國民教育,以建立港人對國家的身份認同感。沒有這份認同和歸屬感,又怎可以更全面地融入大灣區發展,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