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獻策/國策適度加碼 推動經濟提速\京東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沈建光

  圖:激活平台企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活力,將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增添新的強大動力。
  圖:激活平台企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活力,將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增添新的強大動力。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宏觀經濟數據,背後折射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幾大變化:人口由正轉負的時代到來、房地產銷售和開工大幅下降、PPI增速轉負預示通縮風險。這些拐點變化預示着推動經濟持續較快發展還任重道遠,2023年的穩增長政策需要果斷加力,避免「溫吞水」。

  經濟發展出現三大變化

  2022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長2.9%,全年增長3%,出口、消費、投資、生產等領域的下行壓力尚未實質性緩解,其中這些拐點變化尤其值得關注。

  一、人口負增長時代到來。2022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近61年來(1962年以來)人口首度出現負增長。2022全年出生人口956萬、死亡人口1041萬。人口負增長時代的加快到來,接下來將通過用工成本、消費需求、房地產需求等渠道,將對經濟增長和結構造成長期影響。

  二、房地產銷售和開工大幅下降。2021年,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17.9億平方米的歷史高點,同期房地產開發投資也達到14.7萬億元。2022年,商品房銷售面積跌至13.6億平方米、房地產開發投資降至13.3萬億元,同比降幅分別為24.3%和10.0%,創下了1992年以來地產銷售和投資首次同時負增長。需求端居民在失業率高企和收入下滑下「不願買」、房地產企業暴雷和違約下「不敢買」,供給端房地產企業從緩解流動性危機到修復資產負債表、再到加大投資也需要較長時間。上述結構性問題表明,2023年房地產行業的恢復進程不會太快。

  三、PPI增速轉負預示通縮風險。2022年前三季度,豬價上漲帶動食品價格回升,而疫情多發下內需乏力、國際油價高位回落等因素導致非食品價格回落。10月以來隨着豬價回調、需求走弱,CPI明顯回落,全年同比溫和增長2.0%。相比之下,2022年PPI增速持續下行,從1月的9.1%大幅放緩至12月的-0.7%,其中生產資料同比由1月的11.8%降至12月的-1.4%。這背後是供應鏈中斷緩解、經濟衰退擔憂加劇下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特別是能源和金屬價格)。預計2023年CPI保持2%左右的溫和增長、PPI增速大概率為負,中國經濟面臨一定的通縮風險。

  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並要求2023年「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為2023年的政策調控指明了方向。會議前後,房地產、民間投資的政策已經大幅調整,但面對經濟運行出現的五大拐點變化和下行壓力,2023年的穩增長政策還需要果斷加力,避免「溫吞水」。

  一是財政政策果斷加力,讓消費重新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近十年來,中國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均保持在50%以上,2021年更是高達65%左右,提振消費對於穩增長至關重要。中國2022年的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帶動了汽車消費的大幅反彈。接下來,財政政策應當盡快理清消費券的迷思,果斷提高財政赤字率或發行特別國債,加大中央財政對地方的轉移支付,統籌支持地方政府加大線上線下消費券發放力度,對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提供財政補貼,着力緩解居民收入下降、信心不足對消費恢復的制約。

  二是利用好PPI負增長的窗口期,貨幣政策加力降成本。在CPI溫和上漲、PPI負增長背景下,且當前7.8%的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下調空間,貨幣政策還需要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果斷實施降準降息,加大專項再貸款發放,降低居民和企業貸款成本,從而提振居民和企業的主動貸款意願,暢通寬貨幣到寬信用的傳導。

  釋放數字經濟潛能

  三是讓平台企業大顯身手,釋放數字經濟「加速器」效應。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已經升至40%左右,經濟發展已經形成傳統經濟與數字經濟「雙輪驅動」的態勢。接下來,應積極落實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的部署,全面釋放平台企業和數字經濟的「加速器」效應。如能盡快出台平台企業投資「綠燈」案例、恢復平台企業境外上市、加快平台企業投資和牌照審批,激活平台企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活力,則將會為2023年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增添新的強大動力。

  展望2023年,儘管外部形勢依然嚴峻,但如果政策上能積極應對上述拐點變化,則中國經濟有望在內需戰略、數字經濟帶動下出現反彈,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趨勢下逆流而上,重回5%至6%的快速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