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制大魅力 香港藝術節2月登場


  第51屆香港藝術節即將於2月登場,經歷了三年多的疫情衝擊,現正邁入疫後復原期的香港藝術節,會帶來什麼精彩節目?

  文:記者 尉瑋 圖:香港藝術節提供

  香港藝術節節目總監梁掌瑋笑道,這三年在疫情衝擊下策劃藝術節,經歷了不少挫折,但亦積累了許多經驗,面對2023年藝術節,是「心頭寫個勇字」,不要想太多,盡量去做。在設計節目時,會更加詳細考慮藝團的大小、物流航運的時間和成本,以及機票住宿等費用的飆升等因素,嘗試取得一定的平衡。

  深入展示藝團風格

  今年的節目設計,也許少了很多「大場面」,但喜見多圍繞一個團或藝術家作深入展示。例如開幕節目請來斯洛文尼亞國家歌劇院馬里博爾芭蕾舞團,展現舞團現任藝術總監、鬼才編舞愛德華·克魯格的數個作品。

  舞團帶來兩套節目,皆是對經典的再詮釋。首先登場的是《收音機與茱麗葉》及《春之祭》。前者將莎翁經典《羅密歐與朱麗葉》幻化在搖滾樂隊Radiohead的強勁樂曲中,以現代視角審視這對愛侶的故事。後者則挑戰當年由傳奇舞者尼金斯基編舞,首演之時備受爭議的《春之祭》,但百多年來卻因其先鋒理念與獨特質感而備受編舞家青睞,也因此留下許多各具特色的版本。克魯格的版本中,將祭祀的大地大膽變身為一片湖泊,舞者在水中跳到力竭,展現懾人的原始動感與舞台畫面。

  第二套節目則將戲劇大師易卜生名作《培爾·金特》改編成芭蕾舞劇。此作是克魯格首部長篇舞劇,透過簡約的舞台,奇特的造型設計,以及極具戲劇性的舞蹈設計,讓浪子培爾·金特與原作中充滿想像的各式魔幻人物活現於舞台之上。此外,還有芭蕾名伶娜塔麗亞·奧斯波娃帶來的《趾尖》。

  拓寬劇場藝術想像

  在劇場節目方面,今年藝術節希望展現對劇場藝術的嶄新思考,拓寬觀眾的想像。其中,米歇爾·梵德阿的《水之書》是梁掌瑋的心頭好。

  《水之書》乃是香港藝術節聯同七個歐亞藝團共同委約製作,由荷蘭作曲家暨導演米歇爾·梵德阿操刀,以瑞士作家馬克斯·弗里施的中篇小說《人類出現於全新世》為藍本,講述離群索居的鰥夫蓋沙,面對屋外的連場暴雨,與自身記憶的逐漸衰退,心中惶恐忐忑。

  梁掌瑋說,整個作品最特別的,並非是一齣戲劇配上音樂效果,而是二者緊密相融,呈現獨特質感。現場演出與投影相唱和,英國演員西門·韋斯特在現場與其父提摩太·韋斯特的錄像演出對手戲,加上女高音的吟唱與伊斯美弦樂四重奏,營造出水霧連連世界將傾的迷濛氛圍,而劇中之人在此環境中面對內心記憶的流逝,是動盪世界中如何面對衰敗與失去的絕妙隱喻。

  中西合作音樂鑒古

  音樂節目方面,梁掌瑋最想向觀眾推薦法國的島嶼管弦樂團與誦調合唱團。由指揮洛朗絲·埃基爾貝於2012年創立的島嶼管弦樂團,歷史不長,卻魅力獨特。而埃基爾貝於1991年成立的誦調合唱團,亦曾被《留聲機雜誌》評為世界二十大合唱團之一。

  「我留意她的合唱團很久了,一直想請,現在她還有了樂團,更好了。」梁掌瑋笑道,「埃基爾貝很有想法,對於古典樂曲的演繹,特別對於貝多芬音樂,何為原汁原味,何為鑒古演出,她有自己的看法。」

  這次樂團及合唱團將帶來兩場演出,一是與英國藝術家麥特·科利肖合作的《天葬》,佛瑞的《安魂曲》與影像《天葬》相配合,講述疫情之下對生死的思索。另一場則是《貝多芬古樂之夜》,採用貝多芬時代的樂器演奏,是樂團的拿手好戲。「這兩場音樂會特別還在於,都有中國音樂家的合作參與。」梁掌瑋說,「佛瑞的《安魂曲》中有香港兒童合唱團的童聲獨唱部分,而《貝多芬古樂之夜》特意請來北京鋼琴家盛原,演奏一部1862年的古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