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壇傳奇/一代球王李惠堂 曾領軍橫掃亞洲

  左圖:李惠堂在球場上擔任前鋒,腳法神速,攻門精準。右圖:1936年柏林奧運會,中英比賽前中國隊合影,前排中為李惠堂。
  左圖:李惠堂在球場上擔任前鋒,腳法神速,攻門精準。右圖:1936年柏林奧運會,中英比賽前中國隊合影,前排中為李惠堂。

  卡塔爾世界盃正如火如荼,#原來中國隊分到了施工組#的話題登上熱搜,球迷的調侃隱藏着對中國男足恨鐵不成鋼的遺憾。然而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足球曾多次在遠東運動會奪冠的傲人成績,還出現過一位連巴西球王比利都甘拜下風、自言「球技不如他」的球王李惠堂。李惠堂生於香港,幼時生活在梅州,把柚子當足球來踢,把祖屋「聯慶樓」一個狗洞當成射門目標,最終成長為一代球王,領軍橫掃亞洲,他的傳奇故事至今讓人稱道。\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

  李惠堂1905年出生於香港銅鑼灣大坑村,當年大坑村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李惠堂幼年時,父親李浩如就讓妻子陳瓊笙帶他回梅州五華原籍錫坑鄉讀書,要求他回鄉接受教育,延續客家精神脈絡。在家鄉梅州生活的經歷,讓李惠堂的球技打下了堅實基礎。

  赤腳上陣 從不退縮

  今天的梅州五華有一座俯瞰如笑臉的網紅建築。這是李惠堂幼時生活的客家圍村建築──聯慶樓。聯慶樓佔地面積約44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106間,可見李惠堂出生於大戶人家,衣食無憂。

  梅州的華僑子弟有一支少年足球隊,李惠堂加入其中,並很快地展現出足球天賦,還因射門勢大力沉而被送外號「小力士」。

  在李惠堂舊居所在地橫陂鎮老樓村流傳着許多傳說,包括他開蒙上私塾時帶着一隻小皮球去跪拜孔聖像;心愛的足球踢壞以後,他就把家門口的兩棵柚子樹上結出來的柚子摘下來,當做足球來踢。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聯慶樓正屋右側和右橫屋牆上的「狗洞,正是李惠堂在聯慶樓前的草坪練習時的射門目標,當地人常常豎起大拇指說「世界球王就是這樣練出來的!」李惠堂曾因其他孩子買不起球鞋,就赤腳球戰,踢到皮破血流卻從不退縮,意志之堅韌由此可見。

  南華披甲 闖蕩國際

  1915年當十歲的李惠堂回到香港時,足球已風靡整個港島。在梅州鍛煉出來腳感的李惠堂,常常和住在大坑一帶的孩子以空地為天然球場踢球。

  李惠堂的父親李浩如在香港承包建築和鐵路工程。希望子承父業的李浩如認為踢球「沒出息」。李惠堂曾回憶說,父親性情剛烈,少年時自己要是不聽話,「一觸其怒,鞭撻至極」。但李惠堂還是無法割捨對足球的熱愛,他上學隨身帶球,見縫插針練習,還經常和小夥伴偷看英軍訓練,學習他們控球、盤球等基本功,並進行對抗訓練。待到他考入足球運動比較普及的香港皇仁書院,接受系統的足球訓練後,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球風。

  17歲的李惠堂,在南華體育會舉辦的「夏令營盃」校園足球賽上,引起了時任香港足球總會執委莫慶的注意,並很快被吸收為南華會甲級球員。從此,李惠堂開始了「一腔肝膽存人熱,半世風塵為國爭」的足球職業生涯。他馳騁足壇二十五載,足跡遍及亞、歐、澳洲,數次率中國國足參加奧運會、遠東運動會等國際性比賽1000多場,進球1860個,獲近百枚獎章和120多座獎盃,堪稱世界之最。1976年8月13日,李惠堂與巴西比利、英國馬菲士、阿根廷迪史提芬奴、匈牙利普斯卡斯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成就了中國國足的高光時刻。